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根麦芒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08: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科状元受奸人陷害被判处剐刑,爱才若渴的刘墉决定暗中相助。让乾隆皇帝回心转意的关键所在,竟是——

  一、朝廷禁令

  清朝初年,为了坐稳江山,满人进关后就对汉人施行各种打压,尤其对前明的皇族和权贵那就更残酷了,凡是跟前明有牵扯的,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清廷三查两查的,竟然就查到了一个叫朱家洼的小村庄。发现这个村里那些姓朱的,跟前明皇族竟是同宗同源。幸亏他们世代都是些泥腿子,就没让他们砍头流放,却对这个村下了道禁令:村里凡姓朱的,从此不得参加科考应举,更不能在朝为官,并且每年交皇粮的时候比别的地方得多交一成。

  这下可苦了朱家洼的那些人,他们每年在地里勤耕苦作,到头来大半的粮食都交了皇粮,并且朱家洼的后代们再也别指望有个前途了,自从朝廷的禁令下来后,朱家洼的后辈们就没读书的了,他们知道就是读的书再多,也只能是个放牛娃的命。

  过了很多年,朱家洼出了一个叫朱正用的,天生聪颖,被称之为“神童”。但神童又怎么样呢,村里人都说:“可惜呀,这孩子命不济,生错地方了。”

  这个朱正用到十几岁上哭着闹着要进学堂读书,磨得父母没办法了,就由着他了。

  朱正用果然是个读书的材料,在学堂里苦读几年就满腹学问,出口成章,在众多同窗中成了才华最突出的一个。只可惜呀,朱正用根本就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别的同学都能进考场混个功名,他却只有望考场却步。所以他学了十年,还是个老童生。

  朱正用也认命了,从学堂里回来后就在家干起了杀猪的行当,每天杀猪卖肉。朱正用当屠夫不到半年,便蓬头垢面,一身油污,丝毫没个读书人的样了。

  二、瞒天过海

  这一年的元宵节,朱正用到县城里赏灯。他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组灯谜,心中有了数,他指着一个灯谜说出了谜底,幔帐内就有人说声对了,接着,一个小童子捧来一两银子。朱正用拿过银子继续猜,每猜出一个灯谜,在幔帐内的出题人都会拍手叫一声好。不长时间,十几两银子竟然都到了他的手里。朱正用拿了银子,转身要走。那个小童子却对他说:“先生慢走,我家主人要见你。”

  朱正用进了幔帐内,见里面端坐着一个老者。而老人看到朱正用一副寒酸粗鄙的打扮,似乎有些不相信,当他知道朱正用只是个杀猪的屠夫后,就不无惋惜地说:“你有这等才华,为何不考取个功名呢?”

  朱正用叹了口气,就把朝廷禁令的事说了。老者无奈地摇了摇头,思索片刻,最后却说:“你如果信得过我,可跟我到家里,我有要事与你相商。”朱正用见那老者气度不凡,想必此人一定大有来头,就钻进了老者的轿里。

  就这样,朱正用糊里糊涂地被轿子抬到了县衙。再见那个老者,此时已穿着官服,头戴官帽,这不是县太爷吗?原来这就是新任的县令牛渊广,此人最爱才,元宵灯会上出灯谜,也是想看看县里有多少才俊。

  朱正用刚要对牛渊广施礼,牛渊广却一把将朱正用搀住,说:“不必拘礼,咱们一家人用不着这个。”牛渊广的话把朱正用说得一头雾水,等牛渊广对朱正用耳语了几句后,他才恍然大悟……

  几天后,一个穿着华服、相貌英俊的年轻公子频频在各大场合露面,他才思非凡,出口成章,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就是牛县令的儿子牛宝华。

  人们惊叹,只是听说牛渊广家有个公子,却不知他儿子有如此的才华,不日金榜题名,官位一定不在其父之下。因此县城里那些有身份的人家,都纷纷托媒,向牛县令求亲,可牛宝华却一一拒绝了,说他已订婚了。

  果然几个月后,县衙里张灯结彩,牛宝华娶来了新娘子。新娘子长得如花似玉没得挑,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新娘子的来路。

  外人疑惑,牛渊广心里却明镜似的。其实这些天来被人们认可的牛宝华,就是朱正用,而那个娶进来的新娘子,才是牛渊广的女儿牛宝华。

  原来,牛渊广膝下有一女,名宝华。只因牛渊广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打小就拿她当个男孩养着,不光取男名,并且还让她穿男装行男礼,所以外人不知道的,还真认为他家里有个公子。

  牛渊广让朱正用往后就用牛宝华的名字,以牛渊广儿子的身份出现。由于女儿平时不太露面,几乎没有人识得她,这样一定没有人怀疑。而女儿牛宝华呢,她便可以再回到女儿身,让朱正用娶了她,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朱正用大婚后,又在牛渊广家苦读了一年。第二年正赶上大比之年,牛渊广就让朱正用打点行装,到京城里赶考,临别前他对朱正用说:“到外面切不可随意露面,更要防着熟人,不要忘了你还是受禁令的人。如被发觉了,那可是杀头的罪呀!”

  三、暴露身份

  朱正用不日赶到了京城,到考试的时候,朱正用一看题目是“强国之策”,就写了一篇《满汉一家论》,阐述了满汉团结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当时的主考官是刘墉,看到这篇《满汉一家论》时,他眼前一亮,就把它放在了最上面。等乾隆御览的时候,看了也很高兴,就御笔朱批朱正用为新科状元。

  按规定新科状元要夸官三日,坐在轿子里围着京城转。朱正用成了新科状元,自然也要如此。

  朱正用所到之处人都挤成了团,人们都想看看新科状元长什么模样,而朱正用却很少撩起轿帘来。这一回,夸官队伍走到城门口的时候,来看新科状元的人实在太多了,竟然把城门给堵死了,官兵只好上来疏散人群。朱正用忍不住好奇地掀开轿帘来看,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掀轿帘,却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就有一个乞丐,朱正用掀轿帘的时候正好让他看个正着,他一眼就认出了朱正用。这个乞丐叫韩德,是当年朱正用在学堂里的同窗。这个韩德多年前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他觉得没脸回家,并且盘缠也都花光了,就当起了乞丐,沿街乞讨,在京城里混了下来。

  韩德看到朱正用后就是一愣,等夸官的队伍走后,韩德就向人打听,这个新科状元可是叫朱正用。可打听来的结果却是叫牛宝华,韩德就猜出了八九成,这一定是朱正用冒了别人的名来应试。好他个朱正用,这可是欺君之罪呀!韩德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如果揭发了新科状元,因揭发有功,自己出头的机会或许就来了。

  韩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当朝权臣和珅,可和珅是大官,住在高墙大院里,就是进进出出的,也有这么多人陪着,他一个乞丐怎么有机会接近和珅呢?

  这一天,和珅早早地上朝归来,坐在家里生闷气。今天在朝堂上,他又被刘墉参了一本,要不是他机灵,恐怕就被这家伙参倒了。他心里恨透了刘墉,却又拿他没办法。这个时候,他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喊:“和大人喜事临门,不可不知呀!”

  和珅听着这声音皱起了眉头,平时谁敢在和府门前大声喧哗呀,一定有事。

  和珅走到门口,见喊话的是一个乞丐,几个奴才对他连推带打的,他还舍命地喊着。和珅上前喝止了几个奴才,就问那个乞丐:“你在这里大喊大叫的,应该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吧?”这个乞丐正是韩德,韩德上前几步,说:“此事关系重大,需到府上才能说。”

  韩德一进和府就说:“大人,恕小的直言,大人与刘墉不睦,已是人尽皆知。现在刘墉得到当今皇上的信任,势力越来越大,现在的新科状元正是他的门生,日后当上大官,与刘墉联手难道这不正是你的心腹大患吗?”

  其实,和珅早就有这个担心,光一个刘墉就够他忙活的了,现在又加上个新科状元,汉人官员越来越多,对他来说不是件好事啊!和珅就说:“你说了这么多,恐怕还没说出你真正想说的吧?”

  “大人高明。”韩德微微一笑,就把朱正用的事说了。

  和珅知道后也是一愣,心想,这事如若属实,不光能砍掉刘墉的左膀右臂,还能趁机打击刘墉一下子。但和珅毕竟不是傻子,他又对韩德说:“你可要看仔细了,那可是当今圣上钦点的状元呀,认错了那可是杀头的罪!”

  韩德向和珅保证:“千真万确,我们在一个学堂多年,他就是化成了灰我也认得!”和珅又向韩德要证据。韩德的叫花棒在地上点了半天,最后想起件事来:朱正用家有个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凡是朱姓子孙,都要在年幼的时候在脚底板上烙一个“朱”字,作为标记。韩德与朱正用在一起的时候,就看到过他脚上那个“朱”字……

  和珅一听这些就来了精神,马上进殿向乾隆禀明。乾隆听后也很震怒,和珅又趁机向乾隆献上一计……

  乾隆马上命身边的太监拿着一双袜子到朱正用家,说是皇上亲赐御袜,并且要朱正用当场穿上。朱正用接到皇上亲赐之物,怎不诚惶诚恐?赶紧把脚丫子洗了又洗。太监看到朱正用的光脚丫,果然在脚掌心处有一个“朱”字……

  太监回去后对乾隆禀明一切,当天朱正用就下了死牢,往下再一追查,牛渊广也犯有欺君之罪。乾隆下旨,将县令牛渊广全家以及朱正用全家全部押解进京,朱正用和牛渊广处以剐刑,其他人一律处斩。圣旨一下,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四、皇恩大赦

  又过了半个月,牛渊广全家和朱正用的亲人都被押进了京城。几天后,他们都被押到了刑场上。

  朱正用在断头台前含泪对牛渊广说:“岳父大人,是我连累了你呀!”

  牛渊广却爽朗地一笑:“贤婿,此言差矣。我一生求才若渴,能得到你这样有才之人也是我生之幸事!”两个人就仰天哈哈大笑。

  再说此时紫禁城里的乾隆,正在跟和珅、刘墉等一干大臣商量国事,突然就觉得身上一阵疼痛,直疼得他在龙椅上打了个激灵。大臣们都见到了,却不敢问。

  很快乾隆又恢复了常态,跟大臣们说话,可正说着,身上又一阵疼痛,疼得他又打了个激灵,额头上早已冒出了汗珠。

  到第三次身上疼痛,乾隆就实在忍不住了,“啊”地大叫一声,从龙椅上跌了下来。这下大臣们可就慌了神,纷纷上来问乾隆怎么了,乾隆就说:“朕突然感觉一阵一阵疼痛,就如从朕身上剜肉一般,真不知是什么原因?”

  群臣也答不上来,刘墉却跪倒在地,说:“圣上,今天新科状元要执行剐刑,圣上说的那个症状竟和剐刑一样,难道是他有冤情,感动了上苍来警示于圣上?”

  和珅马上过来反驳:“胡说八道,那个朱正用违反先皇的禁令,万死难辞其罪,又怎么会有冤情呢?”

  刘墉又向乾隆说:“皇上,朱正用违背先皇禁令不假,可他也是个人才呀,如果让他为国效力,那必定会成为大清国的栋梁之才。”

  和珅还想说,乾隆却一摆手,说:“好了好了,朕这就去刑场看看。”

  等乾隆赶到刑场的时候,已接近午时,刑场上杀气腾腾,刘墉高喊一声:“皇上驾到,刀下留人!”那些刽子手们都站一边去了。

  乾隆走上监斩台,还没等坐稳,刘墉就冲台下喊:“朱正用,今天皇上是来为你申冤的,你有什么话直接跟皇上说,皇上会为你做主的。”

  朱正用立即会意,从断头台上站起来,背起他那篇《满汉一家论》,声音朗朗,字字清晰,把全场的人都给听得动了感情。

  那篇文章乾隆是看过的,现在再听朱正用背诵,禁不住有些动容,并且他身边一些汉人大臣也都止不住唏嘘感叹。等朱正用背完,台下就一片哗然,大家都喊着:“放了新科状元,放了新科状元!”乾隆也忽地一下站起来,说:“现在朕宣布,免去朱正用一切罪名,仍为新科状元,并且今后解除所有对汉人的禁令,汉人只要有能力便可以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

  台下又一片欢呼,都称颂皇上圣明。刘墉这会儿也暗自高兴,到底皇上是明白人呀,他一定想到,要是杀了朱正用会伤了汉人的心;现在大清国根基已定,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使国家强大起来呀。

  其实这些天,乾隆心里也正想着一件事。就在几天前,他突然得知,自己并不是父皇的亲生儿子,而是一个大臣之子,那个大臣就是个汉人。是当年父皇偷龙换凤,把他抱进了宫里……现在他就想到,既然自己是汉人,再杀朱正用,不就是自己人杀自己人了吗?所以刘墉一提起朱正用的事,他就有了放人的心了。

  此时的和珅在一旁,眼睛滴溜溜乱转,还想着阻止,乾隆却回过头来白了他一眼,说:“和爱卿,你不为国事操劳,却成天忙着算计人,险些让我毁了一个栋梁之才,你可知罪?”和珅一听这话,吓得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微臣知罪,这都是那个乞丐韩德出的馊主意呀!”乾隆气得一甩袖子,说:“那个韩德看来也没什么德行,自己不想着发奋读书,却妒忌别人,算计自己的同窗,这种人不能留,但他也没犯什么大罪,就把他赶出京城,命令各府县,不许收留韩德,让他一路乞讨着回老家去吧!”

  五、麦芒救命

  再说朱正用一获自由,就去刘墉家表示谢意。

  朱正用问起事情经过,刘墉擦了擦头上的汗,从袖子里摸出三根麦芒来:“说起来,也是我走了步险棋呀——是它救了你一命。”

  说着,刘墉呵呵一笑,道出实情:在朱正用临刑前夜,他买通了宫中伺候乾隆的宫女,让她在乾隆的龙袍里裹上三根麦芒。皇上平时养尊处优,细皮嫩肉的,身上有根麦芒硌着,比剜他的肉还厉害呀!果然,乾隆上朝的时候,那三根麦芒就起了作用,他身子一碰着麦芒就疼得不轻,最后疼得他受不了了,刘墉也正好借这个机会进言。乾隆还真听了刘墉的话,移驾刑场。

  结果,乾隆站起来一走动,把那三根麦芒给抖了下来,也就不再感到疼痛了。刘墉正是用这个办法救了朱正用的命。

  朱正用忙跪下来对刘墉说:“多谢恩师救命之恩,晚生感激不尽,实在难以为报呀!”

  刘墉微笑着写了几个字给朱正用,又说:“这三根麦芒送给你,只要你一生以此为戒,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以后,在刘墉的举荐下,朱正用被派到济南作知府,他在任期间关心民众疾苦,兴办学堂,兴修水库,为济南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他的生活却很朴素,在他的行囊中最贵重的,是一个小匣子。据说有人见过那匣子,里面没别的东西,只有三根麦芒,还有几个字:做官不为民,如芒刺在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0-31 06:20 , Processed in 0.1124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