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时愿意,就是值得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22:1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逢对的人,做值得的事,过快意的人生,这差不多算最完美的光阴了。但事实上,生活不会让你这般畅意舒适。
  
  对的人能逢三五个就不少,过得快不快意需要灵魂自内而外的修行,至于值得还是不值得,则无须问,也不可问。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凡事总要问值得不值得,这样的活法本身,就不值得。
  
  因为,强化了意义的追问会让人生变得惶惑,歇斯底里的较真会把格局分割到琐碎。
  
  回看人生,张爱玲会问自己跟胡兰成的爱情值得吗?金庸的小说中,穆念慈会问自己倾情认贼作父的杨康值得吗?京剧《四郎探母》中,身在辽国十五载改名易姓并做了敌国驸马的四郎杨延辉,决绝地到宋营探望老母佘太君值得吗?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非得去西湖亭中喝三大杯值得吗?
  
  这些问题都不能问。因为,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或者,它们无论怎么答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
  
  不管什么事,只要你当时愿意,就是值得。
  
  这是对初心的尊重。那段岁月只可告别,不能背叛。
  
  拿后来结果的不如意来回评当初的不应该,本身是不厚道的。因为反过来,假如一切得如所愿——要什么得到了什么——这样的值得,简直太功利了,也太世俗了。
  
  单纯从得失拷问人世的值得不值得,看起来,更像是从初始出发的一场阴谋。
  
  我不会怀疑某些计较和在乎,是对人生的真诚。
  
  如果它的动机,是为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的话。
  
  高尚的靈魂对自我天生苛责和自律,因为他们实在不愿蹉跎生命。在他们看来,有意义的生活是明亮的,虚耗的日子是可耻的。
  
  也因此,人世间,有些计较属于世俗境界,有些计较属于灵魂境界。前者追寻物质世界的满足和慰藉,后者追寻灵魂世界的充实和踏实。
  
  通常,前者对值得的叩问是短暂的,这是由物质刺激的瞬间性决定的。后者对值得的叩问则是漫长而持久的,精神世界的洁癖,让所有的叩问都成了信仰和哲学。
  
  毛滂,宋朝人,曾担任杭州法曹掾。他和歌妓琼芳相爱,任职期满将别,作《惜分飞》,赠琼芳。据《西湖游览志》载,当时杭州太守是苏轼,在一次席间听到歌妓唱此词,大为赞赏,当得知是幕僚毛滂所作,恨曰:“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竟派人追回,与其流连数日。
  
  毛滂与歌妓的爱,苏轼与下属的惺惺相惜,都令人叹惋。
  
  你会发现,为同一个世界的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说多少做多少,都是值得。
  
  西晋张翰有“莼鲈之思”,说他在洛阳做官,一日秋风起,特别想吃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感慨:“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大意是说,人活着就得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不能为名缰利锁所累。结果,他就真的辞官不做,回家乡去了。
  
  张翰为口吃的辞官值得吗?不,他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家乡的美味。在他所处的魏晋时期,人活着,都有一股子精神,即所谓魏晋风骨。
  
  人一旦活得有风骨,就不会有那么多苟且,也就不会攀附、谄媚、屈从以及言不由衷,就会少纠缠、多放下,就容易干净澄澈物我两忘。
  
  这时候,其实已经不用问值得不值得了,因为你的一切所为,皆是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此刻也许还一无所得,重要的是,你的脚已在钟爱的这条路上。
  
  这就是全部的值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4 12:03 , Processed in 0.1016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