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与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2 11: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韩非子有个著名的法学观点:“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换一个说法,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体现出法家公正的立场。相對而言,儒家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显得有些包庇纵容统治集团的意味。

  近日读《管子》,发现管子的法治思想,与韩非子多有暗合之处。他在《君臣》中言:“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这句话,套用今天的说法,是把君权也关进了法律的笼子里。管子的思想,非常可贵的一点,是他认为君主也是必须要依循法律办事的,如果弃法行私,必将导致国家的动乱。管子的这一思想,现在看来,是非常光辉的。

  在《君臣》一文中,管子还具体论述了公与私的关系。他说:“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为人臣者援私以为公。公道不违,则是私道不违者也。行公道而托其私焉,浸久而不知,奸心得无积乎?奸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逼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这段文字说的是,如果君主不能去私行法,臣子就很容易假公济私。而假公济私的结果,大者弑君,小者国家动荡,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虽然旧时代的法律,还只能是统治阶层意志的体现,所谓“民意”还根本提不上。但是,即使是作为统治阶层意志体现的法律,也必须适当考虑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一部法律如果完全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背道而驰,那这部法律要施行,也是非常困难的。秦国之所以在战国纷争中脱颖而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商鞅的那部法律,奖励耕战,从而极大调动了下层百姓农耕和作战的积极性。就这个意义上,统治者去私行法,在客观上就是在维护百姓的利益,自然也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不仅法家,就是儒家也非常强调“公”,反对“私”。《荀子》在《君道》中说:“至道大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使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我们知道,荀子的思想,是“礼”与“法”并重的,从上面这段引文中也可见一斑。但是,荀子强调“塞私门”“达公道”,这是典型的法治思维,上承管子,下启韩非子。虽然说,在一个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监督的旧时代,要求统治者完全依法办事不带私心那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种理想却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可以说,凡是依法办事相对做得比较好的时代,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有可能;凡是假公济私徇私舞弊的时代,社会就乱成一团糟。

  我们今天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寻找有益的资源。我们在“公私关系”中抽绎出古圣先贤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可以为今天法治中国的建设提供镜鉴。事实上,我们当代中国人,很多时候还没有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们的生活中,“权大于法”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像管子说的,“为人上者释法行私”,为小集团甚至是个人的利益不惜突破法律的底线,结果自然是玩火者必自焚。就是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假公济私”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我们中国人还不能很好地区分“公”与“私”,将公物占为私有,还是最表面的陋习,更为隐形,也更为深层次的陋习是,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常常是,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好处。我们中国人考虑问题,很难站在公共立场,抛开个人私利,去追求一种道义。说实在,“道义”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有些奢侈。因为考虑问题从来没有站在“公义”角度的习惯,所以我们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很难达成共识,相互扯皮,内耗严重。就这个意义上,荀子强调“公察”,真是再明智不过了。

  最后,还提一提墨子。墨子的思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为百姓说话,显得很平民化,很亲切。他在《法仪》中强调“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看到“天”无私的一面,所以主张“法天”。这“无私”的一面,也恰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这个意义上,儒、道、法、墨,在倡导“无私”这一点上,是不约而同的。天地无私,所以能公平地与和取。它与,不是对你的恩惠;它取,不是对你的仇视。这恰如法律,它对你的裁决,取决于案件本身,没有任何私人情感掺和其中。它判你胜诉,是因为你不得不胜诉;它判你败诉,是因为你不得不败诉。所以,法官的帽徽上,有一架天平,也就是“法”天之公平的意思。

  文章写到这里,大约有两点可以强调。第一点,在上位者,要和庶民一道,尊重法律,不能网开一面,不能用手中的公权,去交换私利;在上位者只有秉公办事,抛弃私利,人民才会如草上之风,必偃。第二点,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我们必须有“公道”的立场,在考虑群体问题的时候,要抛弃个人私利。一个人的格局要大一些,眼光要开阔些。心端正了,想问题也就公正了。每个人都站在公共的立场上,公正地思考问题,很多涉及群体利益的事情,就很容易达成共识。内耗少了,人民的获得感,才会更多。

  “塞私门”“达公道”,希望这能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8 21:20 , Processed in 0.1247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