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我只能这样宠她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7-10-6 09:29
标题: 我只能这样宠她
  今年6月,我回老家小住,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陈的大哥。陈大哥40岁出头,和我是老乡。聊到为什么回家,我说有三个月没回去了,想老妈了。而陈大哥回家的理由是:“回去过个生日。”“给老人过生日吧?”这是我理所当然的想法。能在工作日请假回家给父亲或母亲过个生日,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已属奢侈,得是很孝顺的人才能做得到。

  陈大哥答:“是我过生日,明天是我阴历生日。”原来,每年他都过两次生日:一次阳历生日,在北京和妻子以及6岁的儿子一起过;一次阴历生日,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从17年前大学毕业开始,他风雨无阻,农历生日那天一定陪在母亲身边。

  “儿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这句话差不多每个人都会说,但能在母亲受难日这一天,坚持17年去看母亲的,能有几人?

  陈大哥说,只要人在北京,每次计划回老家,总是提前好多天就搜罗各种母亲没吃过的小吃和母亲可能感兴趣的小玩意儿。说这些时,他指指两个大箱子笑:“看,这些都是给我老母亲买的衣服、床品和食品,孩子上了幼儿园她就回老家了,一直不肯过来和我们同住,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宠她了。”听到一个男人,把对母亲的爱和感恩,说成是“宠”,我竟然没出息地红了眼圈。默默脑补一下,如果我儿子四十岁时,能如他这般对待我,我将是怎样满怀欣喜又泪流满面?

  几乎每个母亲,在我们询问她们需要什么东西时,都口口声声说“人回来就好,别乱花钱”,但打开箱子看到那么多新奇玩意儿,脸上孩子般开心的笑容骗不了人——在她们眼里,那是满满的心意啊!并且,如果把买礼物的钱往十分之一说,她们不会喋喋不休。

  这个坚持,陈大哥说是他们家的传统。他父亲在世时,每年自己生日那天带全家去老人家里过。如今,陈大哥自己的儿子才6岁,已经有样学样:自己过生日,他会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一杯她最爱的哈根达斯冰淇淋,或者画一幅画送给妈妈。他们两口子虽然从来没告诉儿子妈妈为了生他受了多少罪,但一提到妈妈肚子上的伤口,他就红了眼圈:“我划破手都很疼,妈妈生我划那么大口子,得多疼啊!”

  感恩这种事,从来不是爸爸妈妈叨叨几句我为了带你累死累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能让孩子懂得你的辛苦,爱的流动,才是孩子感知爱、领会爱、付出爱的根源。即使现在医疗条件发达,但生产时的意外还时有发生。没有哪个女人,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最终升级为母亲;没有哪个父亲,在面对那个粉嘟嘟的婴儿时,心里没有升腾起身为父亲的感动与责任。

  对疼惜着的小人儿,我们不再有“养儿防老”的想法,但总会期待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他们会偶尔从小家脱离出来,温暖我们孤独的沧桑。而这份对于感恩的期盼,身教的力量,永远比言传更有力、更持久。

  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多年来,不论身在何地,陈大哥每个生日都回老家陪母亲过,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顺和回报着母亲。正因为有父母的榜样,陈大哥的儿子才能对母亲的伤疤感同身受。范晔说过: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教育领域里,肢体语言的教导往往比空话更可靠,更能世代传承。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dkn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