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城市人的宠物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9-3-31 17:49
标题: 城市人的宠物
  “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从芝加哥的橡树公园到潘普洛纳的城市大厅,从巴黎的圣米歇尔大街到哈瓦那的科希马尔渔村,海明威带着“雪球”和它的后代走遍世界诸城。“雪球”是他最爱的一只六趾猫,猫在这位硬汉作家生活中的地位,从他饮弹自杀前留下的那句“晚安,我的小猫”的遗言里可见一斑。随着城市化进程被摁下加速键,城市里的宠物猫也开始自身的发展历程。

  那么,一只猫到底要经历什么,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法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巴拉泰是研究动物学的专家,他为宠物猫在城市里的发展史勾勒出几个迥然不同的阶段。

  古埃及时期,尼罗河沿岸到处是稻田和小麦,这些植物吸引了很多啮齿类动物。这时,猫以“埃及守护者”的姿态横空出世,成为尼罗河文明里为数不多的、能和法老共享神明的动物。猫保护粮仓,使得野猫在非洲走红。由于当时还没有家养猫一说,于是野猫成了古埃及时期的“网红”。

  希腊历史学家迪奥杜拉斯·塞库鲁斯曾这样描述猫在古埃及的高贵境遇:猫居住在寺庙里,人们用牛奶、面包和尼罗河鱼喂养它们。猫的地位逐步攀升,连那些照看猫的人的社会地位也因此而提高。

  埃及人认为,如果蛇统治世界,地球将会被夜晚统治,永远不会出现白天和太阳。这也让“蛇的天敌”——猫——成为某种神化符号,甚至有人说,那些进入埃及人居所的猫,其实是太阳神派来的使者,它们是为了拯救即将被蛇所征服的世界而与人类打成一片的。

  这是猫,或者更具体一点说,是宠物猫的地位在有城市雏形的世界各地达到的第一个巅峰。在猫被看作太阳神和巴斯泰托女神之后,古埃及文明开始走下坡路,埃及人也开始对猫亮起屠刀——他们把猫杀掉做成木乃伊,并作为供品供奉神明。

  其实,猫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不少家庭了,而且在家庭里一直拥有特殊的地位。

  “埃及有一幅画,画中的猫坐在人的腿边,这是猫第一次以艺术形象出现在画作中。”巴拉泰说。

  宠物猫在此后被禁止售卖,不过有胆大的水手把猫带到船上进行走私。于是在地中海国家的港口城市,很多去欧洲和印度的轮船上都有摇着尾巴的宠物猫。

  进入古罗马时代,谈论猫似乎成了一个禁忌,这也是猫在城市发展史里经历的一个艰难阶段。在罗马,人们最喜欢的宠物是鸟,这就让猫的到来成为一种威胁。“即使到了17世纪,地中海国家的人们对猫的批评依然存在,因为猫动摇了鸟作为宠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罗马人认为猫是荒淫无度的,于是在三四世纪,猫成了禁语的代名词,罗马、希腊对猫的谴责,以及宗教对猫的妖魔化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猫重新找回自己在城市生活里的重要地位,是在14世纪初。在当时的欧洲,猫去世后会被主人埋葬在墓地里,有条件的还为猫立起墓碑,这也昭示了猫在文艺复兴时期地位的回升。

  猫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城市人的宠物”是18世纪的事了。养宠物猫的贵族把自己对城市生活的情感和向往投射到猫的身上。“尤其是法国贵族,他们觉得自己细腻、优雅,于是也这样打扮猫,给猫戴项链、喷香水,让猫浑身香喷喷的。”巴拉泰说。

  到了19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的作品里,猫已经成为人类家庭的成员。相比于狗的忠诚与耿直,猫因高冷的个性得到作家和艺术家的喜爱,这也赋予了那些以猫为题材的作品些许布尔乔亚式的风情。

  “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也喜欢猫。由于长期自认为被城市抛弃并被边缘化,他们大多离群索居,不被大众喜爱,所以猫成为他们抒发情绪的寄托物。”巴拉泰说。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养猫在发达国家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形成一股潮流,猫成了独立自主和向往自由的动物。1983年,比利时漫画家菲利普·格吕克的代表画作《猫先生》出版,那只有着圆圆的大鼻子、尖尖的耳朵的胖猫形象迅速走红,格吕克也借胖猫之口调侃自己的创作过程:“如果有一天绘制这个漫画的人死了,我只好自杀了。——猫先生。”

  “人类不是情深义重的动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流的泪、做出的同情姿態,只是生而为人必须缴的税而已。这种混淆视听的表演其实是一种非常费心神的艺术。擅长表演的,都是被尊为‘此艺术领域中比较有良心的’,在社会上非常吃得开。”这段话来自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巴拉泰坦言,自己很喜欢这种以猫的视角来观察和反思人类的行为。

  “我其实反对‘宠物猫’的叫法,因为谁从来都不是谁的宠物。人和动物应该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dkn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