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
不是我一个,而是所有人。那个时候,我们喜欢游荡。游荡嘛,漫无目的,看一时兴起。沟壕,河滩,野地,大田……没有我们不去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我们也不会跑太远,总在村子周围方圆五里内转悠,只有少数的几次例外,跑得太远了,给大人的判断起了障碍。
时常会在游荡的人群里发生一些冲突,江湖恩怨在那个年龄来去都莫名其妙,刚刚还好好的,两个人转眼就又嚎又叫地撕扯在一起。旁观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缠斗有时会插手干预一下,更多的时候是袖手道旁等一方或双方停下来,偶尔也会冷漠地自顾自走掉任由打斗者打斗。有无数这样的情况,游荡的人都忘了还有人落在后面打架,他们又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打架破相的时候有,不多,但脸上总是旧伤不去新伤又来,一个完整无伤的脸一年四季基本上不存在,原因么,总归是不老实了。那个时候大人常用一句话形容我们横七竖八的伤脸:“你看看你的脸,整天跟鸡挠了似的。”只有一种打斗我们会团结一致,那就是游荡的我们与邻村同样游荡的少年。打其实也没啥理由,碰到了,双方都会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了冒犯,于是缠在了一起。我们的少年时代,无限接近人类早期生存的状态。
游荡有时会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比如我;有时会发生在几个人身上,比如我、宁五、田鸭子;但更多时候是一帮,大呼小叫地打路上跑过。大人不会闲得没事干来管一群几乎赤身裸体到处乱跑的野孩子。但生产队长例外,他百米开外就对着我们狂叫:“给我滚远点!滚得越远越好!能滚多远滚多远!”我们知道他为啥像个叫驴一样地不安,但我们不在乎。他儿子七斤也是游荡的一个。有一回我们偷麦黄杏,笨蛋宁五贪啊,被队长逮到了。听宁五说,队长一下子就拧着宁五的耳朵把他拧离了地面。我们不信,宁五跺着脚说:“我离地了!”当天下午,宁五用牙教训了七斤。有好几次,队长对着他儿子咬牙切齿地骂:“小七斤——给我回家!再跟他们野看我回家不揍死你!”七斤每次都小声地说:“快跑!”我们每次都转眼间尘土飞扬地消失了。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因游荡而挨的揍中,有一次是因为要看一条大鱼。吃晌午饭的时候,几个大人端碗蹲在我家院门口,边吃边扯,说前面闸坝上有人逮到一条三十斤重的大鱼。饭后我和宁五、田鸭子立马就去了闸坝。闸坝离村子十五里,没去过,边走边问绕了路,半下午才到,到了才知道哪有什么大鱼。在水库边晃荡到没了情绪,我们才回,回到村子时天早黑透了,村口遇到本家四哥,一看见我们他就对着漫河滩喊:“别捞了,他们回来了!”原来大人以为我们下午在河里洗澡淹死了。那一次田鸭子挨的揍最狠,鼻青脸肿,第二天在游荡的人群里一拐一拐地走路。他爹是半个铁匠,在生产队铁匠铺里拉风箱。
说起来,我们每年从小麦灌浆开始,可以一直吃到霜降后生产队大田里再无可吃的东西,可实际上我们吃不到多少东西,大田地被人看得那样紧,大人都下不了手,我们才光腚的孩子能干啥啊。我们主要是游荡。
在游荡里,我们喝着风就长大了。
在村东那块数百亩的荒野中,宁五练就一样绝技,他趴在地上能靠听力判断出远处穿过草丛的是一只兔子还是一只野鸡。有一次我们躺在落叶堆里,同时听到远处有爪子踩过草尖的细响,我说是野鸡,宁五说是老鸹,互不服气,结果是乌鸦,他赢了。宁五说他能听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鸟叫声,从漫河滩里,大概是真的,因为我也能听到。宁五说他能听出一只发情的公斑鸠发出的五种不同的咕咕声,不知真假,田鸭子翻着白眼说他吹牛。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能听出树叶离开枝头的那一声脆响,当然需要只有我一个人呆在野林子的时候。这无法证明,我也懒得炫耀。无风的时候,我能听出落叶是旋转着还是平荡着或者直直地落下来。有时候,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微风摸过树干时那股轻柔的力量。即便是雨后从树上掉下的一滴水,在我这里也可以很迟缓地落下,砸在草叶上或是地面的落叶上时,声音清越嘹亮,凉凉地直透人的心底。
日子在我们的游荡里越走越长,漫河滩里的水在时间里越流越细,村东的荒野在人的世界里越来越稀少。我们长得越大,游荡的发生越少。等到这群少年彻底没了游荡的生活,人人有了儿孙,村庄已经十分苍老,那片数百亩的野林子再无存在过的痕迹,村东北角一坑茂密的芦苇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年在那里,在苇丛里,我们曾无意间撞见田鸭子的哥哥田鹅在对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姑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跑吧。”田鹅说完这句话时,我们一步走到跟前,吃惊地站住,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双方正寂静地对峙着,田鸭子嘎嘎地笑起来,指着他哥说:“流氓!”现在,一切都像漫河滩里的水,流得再不见背影。
但我还是常常想象一个画面。卜拴柱躲在自家破土屋的烂窗户后,瞪着一双憨厚的大眼,静等一只野兔子从他们家柴门钻进来,进入他们家院子,然后他走出屋门,关紧柴门,用人兔赛跑的办法累垮那只倒霉的灰色野兔子。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卜拴柱用满嘴的兔子肉证明他在自家院子里逮到过一只野兔子。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羡慕他用赛跑的办法逮到了一只兔子,在那段时间里,拴柱不再跟着我们大队人马游荡,他安心地窝在自己的破窗户后等待兔子再次上门。一年后,课堂上老师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我们哈哈大笑,流着鼻涕喊卜拴柱。老师说,宋人就是我们,古时候我们这地儿就是宋国。于是我们把已经又脏又烂卷了边的语文书摔打得啪啪作响,整屋子的大笑,又尖又脆。又多年,再见拴柱,依旧实在,憨厚少文。再想那古宋国寓言,忽然觉得并无讽刺,倒是满满的质朴味道。
只是今日容颜苍老、生气全无的村庄,是不是因为没了一群漫无目的、四处游荡的自由少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