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堂,一分钟改变自己
一分钟学堂梁嘉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一分钟学堂创始人。在她看来,人生不能一直疯狂,但一定要有疯狂的时刻,一分钟的crazy,一分钟的扮鬼扮马,一分钟的梦想憧憬,一分钟分享读书的心得。许许多多的一分钟如果真的可以实实在在地被我们抓在手里,梦想也就不那么远了。
在网上创立一个一个好玩的心理微知识体验社区,启发年轻人刷新思维,改变行动,微学堂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还会提供各种实践梦想机会的信息平台,包括各种实习、创新比赛、游学和奇怪的机遇。这样看来,“一分钟”实质上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平台。
一分钟微课程
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梁嘉歆开设了微课程,1—5分钟的好玩微课程,分享简单有趣实用的心理学微知识。例如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梁嘉歆没有采用传统冗长的公开课形式,而是传了一段小视频,开头就是一个设问:为什么差生成绩总是越来越差?为什么我总是什么都比不上别人?面对种种困难,我发现我真的无能为力……真的吗?蜡笔小新告诉你,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一起跟新哥来看他的“大笨象”的成长故事吧!视频里面的那头“大笨象”戴上了铁链,即使有一天铁链松开了,但是它再也没有努力过去挣脱束缚……
大学里看过视频的一些学生告诉梁嘉歆,她的微课程理解起来特别轻松有趣。原来应用这些心理暗示的正能量,可以试着每天改变自己一点。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一分钟“苍蝇计划”
有一次,梁嘉歆在网上看到一个动漫,故事里的苍蝇只有1分钟的生命,怎么办呢?于是它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倒计时,拼命地去获得精彩,去完成所有没有完成的愿望,例如和蝴蝶跳一支舞,和另一只苍蝇谈一场恋爱。梁嘉歆突然想,一分钟学堂不仅仅让年轻人在思维上有所启发,还应该在行动上有所改变。何不加一个“苍蝇计划”呢?像动画中的那只苍蝇一样,如果生命只有一分钟或者一个月,你会怎么过呢?用一个月时间开始你的梦想计划,把梦想转化为行动。
其实我们从小就给自己很多做白日梦的机会,“我长大要做科学家”、“我要去环游世界”。到真正长大了,就会对自己说“工作太忙了”、“生活有压力”、“要照顾家庭”等等,然后自己的梦想就被卡拉OK、打Dota或是看美剧、刷微博的时间占据了。其实实现梦想的关键是第一步的行动,梁嘉歆创立一分钟学堂的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她想带动更多的朋友去行动。这个“苍蝇计划”在线上一提出来,报名的人也不少,有人想看完某一本书,有人想整理自己的家庭相册,有人想去西藏旅行……
梁嘉歆说,那就开始去做吧,我们在网上不断更新自己实现梦想的进程和状态,参加“苍蝇计划”的人彼此打气,彼此监督。梁嘉歆也有一个“苍蝇计划”,那就是实现25岁前去土耳其的梦想。这梦想拖延了很久,以前总是找种种借口,觉得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或者没有找到好的同伴,这次不给自己借口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自己一个人搞定签证、买机票、筹集经费的事情。
一分钟实验
梁嘉歆和队友们发现一分钟学堂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于是飞屋梦想号、心理微课小赛、一分钟实验室等一系列有趣和搞怪的项目陆续产生。“是的,前提是好玩,”梁嘉歆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觉得有趣,那怎样去感染其他人呢?”
正是凭借这样的奇思妙想,最终一分钟学堂获得了MaD的资助,正式成为香港MaD创不同在内地为数不多的社会创新项目。MaD(makeadifferent)由香港当代文化中心2010年创立,是一个面向亚洲各地16至30岁的青年人,以创意、创业、社会创新和创建发现为主轴的创意组织。MaD每年举行一次,获奖者最高可获得15万港币的资金资助。已经吸引了超过1000名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参与。
接下来,一分钟学堂的新项目——一分钟实验又诞生了。成员小彤不顾美女形象,披红挂绿用彩布把自己裹成奇特的咸蛋造型在繁华的大街上扮演雕塑,这在平时矜持的她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这个不一样的时刻让她觉得,打破自己平常生活中的惯性思维,其实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形象做起,做出行动的暗示。
一分钟实验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疯狂想法集合站,这个想法可以是五分钟前忽然迸发出来的奇思妙想,可以是上个月开始设定希望完成的新计划,也可以是怀揣已久的人生理想。
有人提出在厕纸上引入商业广告,解决厕纸的费用问题,说不定卫生纸就能普及到中国每一间厕所;有男生梦想和苍井空同床,立马一堆人举手自荐当摄影师;有人想到偏远山村里,给那些从未见过照片的人拍照,并把拍的照片送给他们;有人打算生产“我在某站下车,到站请叫醒我”的贴纸,供地铁嗜睡者使用……
这个从心出发的活动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接着梁家歆的团队又在广州做过两期、北师大珠海分校做过一期,反响都非常好。有人问:“这个活动的意义又在哪?”梁嘉歆没想那么多:“我只是觉得这个活动很好玩,想让大家知道人生中有那么一分钟,能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就这样简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