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17-9-12 16:20:38

《背影》背后:误解后的父子情深

  1916年,朱家的境况已大不如前,朱小坡尽了最大的努力,体面地为儿子朱自清筹办了婚事,并送他去北京大学读书。几乎与此同时,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朱小坡的公安局长职务交卸了,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朱小坡设法变卖了家产,又在扬州借了一笔高利贷。这时,朱自清接到了71岁的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与父亲同路奔丧回扬州,此时他才真正感到了家境的凄凉: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等,均早已进了当铺;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的景象。他凝视着微微发胖而略显龙钟的父亲、老实巴交的母亲和弟妹,心情十分沉重。办完祖母的丧事,朱自清要回北大,父亲也为了生计而匆匆前往南京谋职,于是父子同行至南京。《背影》记叙的便是他俩在浦口东站分手时的情景。

  文中所记的买橘子等细节,让每个读者都难以忘怀。此时朱父已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就显得不同寻常了。与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衣着形成对比的是,朱自清却随身带着一件紫毛大衣,这件大衣是朱小坡托人定做的,并亲自为儿子铺在座位上,以期抵御北国的风寒,其爱子之心,从中可见一斑。

  1925年10月,朱自清的父亲朱小坡寄来一封信,就是《背影》文末提到的那封信,信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读信后,泪如泉涌,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记忆匣子,也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当时的朱自清,与父亲因为小说《笑的历程》赌气不相往来已经有两年多了。《笑的历程》是朱自清于1923年写的小说。文中塑造了一个名叫小招的姑娘,小招未嫁之前,在父母身边,自由自在,性格开朗活泼,自从嫁到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里,为人妻,为人母,吃尽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人也瘦得像一只螳螂,同时还得忍受公婆无端的菲弃,连笑也不准了,笑了,被说成是没规矩,一个爱笑的青年变得不能笑了,不会笑了。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青年妇女的苦闷,对旧家庭旧道德进行了抨击,小说中的人物有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的影子。朱小坡看后,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大发雷霆。朱自清脾气也很倔强,于是父子俩不再讲话,这样一过就是两年多。而眼前,朱小坡主动给朱自清写信,表明父亲已原谅了他,让朱自清倍感歉疚,也倍感思念,正如朱自清在《背影》说的那样:"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误解,隔离了父子间的亲情;也是误解,加深了父子间的感情,时间这个魔法师,让时光的流逝,洗却了父子间的误解,像雨后的彩虹更加美丽绚烂一样,误解后的亲情更感人,更让人感受到亲情的美好,让亲人之间的感情历久弥新,才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亲情。

  难怪1928年秋日的一天,行动不便的朱小坡,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后,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乐呵呵地说:"我说的吧,自清是个孝顺的儿子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背影》背后:误解后的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