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18-12-15 12:47:03

攀岩攀出领导者

  美国企业界近年炙手可热的管理名师吉姆·柯林斯,是个以无畏闻名的攀岩高手,他说,攀岩是终极的教室,找得到人生每个层面的自发与借鉴。最近,他执笔与读者分享30年攀爬经验中,体会出的深刻领导启示。攀岩攀出领导者

  攀岩30年,我的人生观与工作态度,全跟我的爬山经验紧密相连。对我来说,攀岩是终极的教室,在里面可以找到人生每个层面的启示,包括企业、管理、领导和科学研究在内。这种运动通常不给犯错的人第二次机会———死亡终结一切的学习。但我很幸运,能从错误中存活,而且学到了对生活与工作都非常有用的重要启示。

  第一课宁愿落下也不愿失败

  一次,我与友人来到一块平滑、略微外悬的银白花岗岩壁前,我们向上抛出绳索,希望能来个现场“首攀”。“首攀”是指在没有任何路线资料的情况下,第一次爬就成功完攀,首攀的人只有一次机会,万一落下,便再也不能称为首攀。

  首攀的兴奋,让我加重施压,每个岩点都抓得太用力,就像紧张过头的跑步者,我的脚开始不稳。我慢慢放松手指,调整呼吸,但内心还在翻滚:“一出错就再也没机会了……眼前,我的成功几率不到20%:如果继续行动,势必会坠落。一落就是30英尺;就算真能往上爬,在没有另一个岩栓扣住绳索的情况下,爬得愈高,坠得愈深……”

  犹疑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下降!”最后我对麦特大喊。“不!”他大叫,“你只剩三组动作就到了,你一定到得了!”“下降!”我再喊了一次。说完,我就松了手,控制良好地沿绳下坠。我悬在绳索上大约10分钟,逐渐恢复体力,然后荡向岩壁,这次我抓住了每个握点,顺利地爬上山顶。但就算这次再成功,我知道我还是失败了。不是败在行动,而是败在心态。因为,就在应该全力以赴的一刻,我竟然松手放弃,我其实是选择了失败,而不是落下。

  对旁观者来说,失败与落下看起来没两样(都是从空中掉了下来),然而,落下的内在体验,却与失败截然不同。落下时,你虽然无法攻上山顶,却始终没有放弃。落下是你的人掉了下去,失败却是你的心已经放弃了。

  我们只有在选择落下,而非失败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极限。我的一位人生导师———设计大师莎拉·里托·登布尔曾送我一幅壁挂,上面写着一句她在1992年产业设计基金会演讲时的名言:“如果不尽力一试,你不会知道极限在哪里。”

  年过八旬的登布尔以担任可口可乐与富豪汽车等大公司的设计顾问而闻名,被形容为“CEO的产品设计开发秘密武器”。她告诉我,她有些最好的设计概念,便是在快要失败,却又不肯就这样放弃的那一刻诞生的。当然,大部分快要失败的设计,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偶尔总会有一次,因为不肯放弃,她把自己推向全然不同的新境界,非凡的创意就此诞生。

  现在的我,将人生视为一连串落下或失败的抉择。我甚至重新定义了“成功”的条件———不必非得登上顶峰,重要的是有没有全心投入。最近一次攀岩之旅,我没有一条路线顺利完成攻顶,但那却是我历来攀岩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因为每次尝试都勇敢地向上爬,坚持爬到落下。攀岩不是为了征服岩石,而是为了征服我们自己。

  第二课学会区分几率与后果

  1975年夏天,一个名叫大卫·布维西的年轻攀岩家看上了波得市南方山区峭壁上,一片无人攀登过的美丽岩石。这一带多年以来不曾有任何攀岩好手来爬,主因不在难度高,而是岩壁上缺乏天然保护点。

  布维西爬到了50英尺,他才惊慌地发现,上面的岩壁其实比下面更难攀爬,几乎没有放岩楔的裂缝。经过几千年雨水洗磨的岩石表面又光又滑,连抓握点也找不到施力的角度。一旦落下,他会直坠60英尺,摔到地面一堆乱石上,当场送命。

  假如布维西让落崖摔死的念头在脑中发酵,他也许早已送命,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能够区分落崖的可能性与落崖的后果———当年的布维西,是个正值巅峰的攀岩天才,最后他凭着天才的心智,攀上了顶端,成功开创一条新路线“惊险之旅”!

  正确区分几率与后果,不仅适用于攀岩,也是创业者成功的关键。我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许多学生因为无法掌握其中差别,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有个学生对我说:“我一直很想创业,但创业的风险这么大,我还是去IBM上班好了。”“要是你尽全力为自己创业,但不幸失败,会有什么后果?”我问。“我大概还是会去找工作,而且工作并不难找。”她想了想。“所以对你来说,创业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准备出去找工作。”

  自行创业,对斯坦福的MBA毕业生而言,就好像攀爬一条布满岩钉的运动路线,成功的几率固然很低,但坠落的后果更是微乎其微———岩钉上的绳索会撑住她。所以,这个学生决定排除万难,后来成功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重点在于,我们必须清楚区分几率与后果的差别,才能正确行动。攀登危险路线(或走在足以毁灭个人、事业的人生处境),你应该避免让自己爬到落下,除非已无其他选择;攀登已有坚固抓握点的运动路线,你不妨接下这个艰难的挑战,面对5%的成功几率全力以赴,宁可落下也不放弃。

  第三课用“未来式”爬山

  1978年,我迷上了一条名叫“创世纪”的攀岩路线。那是科罗拉多州黄金山峡谷里,一片100英尺高的平滑红石峭壁,从来没有人曾在这里徒手攀登。有一天,我看着来自东岸、身躯结实的卜莱格向“创世纪”挑战。他先爬上一处平坦的前倾岩壁,然后猛然往上一跳,他的手碰到上方岩壁,停留了一秒钟就松开,整个人坠落25英尺才被绳索撑住。卜莱格连续试跳了十几次,最后放弃。

  那时的我虽然身强体壮,心理上却被这条路线无人能徒手攀爬的纪录所恫吓。我必须改变自己的心境。我在研读攀岩历史时,找出了一种模式:凡是被某一代攀岩人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路线,通常两代之后,就会变成“没那么难”。所以,我决定跟自己玩一个心理游戏:我买了一个小日历,把年份日期全部改过,假装当时是1994年。走到峡谷时,心中就想象90年代的人会怎么看“创世纪”的路线———那时一流的攀岩好手常会选择“创世纪”进行首攀,把它当成挑战其他更难路线之前的暖身练习;次级攀岩者也会认为,“创世纪”具有挑战性,却没有难到不可爬的程度。于是,靠着心理上的改变,我终于爬了上去,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改变心态的做法,特别适用于创业者与充满未来视野的企业领导人。它的关键在于鉴往知来,从历史中掌握基本态势,然后预测这些态势对于未来的时代将有什么意义。

  1979年,苹果电脑的贾伯斯参观美国施乐公司的帕洛奥图研究中心(PARC),看见很多电脑都使用某种又指又按的装置,这种操作接口,今天已成家常,但在当年,却没有任何商业电脑具备这种能力。

  贾伯斯大胆想象未来10~20年,人类会怎么使用电脑,他一眼看出这些创新技术在未来将会普及。等不及世界慢慢改变,他决定抢先按照改变后的世界行动,在1984年推出著名的苹果麦金塔电脑。因为改变了心态,贾伯斯得以率先走向未来。

  这正是攀岩最重要的启示———最大的障碍不是岩石,而是人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攀岩攀出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