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18-12-8 19:26:58

一代名家的成功之路

  美国恐怖小说大王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的小说在全球流行一时,被称为美国的恐怖小说之王,而他这些成绩也是得来不易。他出身贫苦,父亲在他幼年时便放弃一家老小离家出走,让这个家庭失去可依靠的支柱。

  斯蒂芬毕业后,做了老师,收入菲薄。为了补贴家用,他开始写一些神鬼古怪小说。在幼年时,他曾大量阅读过父亲收藏的恐怖小说,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作初期,他的小说投给一些通俗趣味的神奇故事杂志,采用后每篇稿费35美元。养家困难,加上他又酗酒,全家生活拮据,捉襟见肘,为此他通宵难眠,心中的怒火只有在扑向打字机写恐怖故事时才得到宣泄。可他买不起稿纸,只能把字打在牛奶发票的背面。

  斯蒂芬在学校上创作课时教授叮嘱,写作必须养成习惯,即使文思枯竭每天也必须要坐在打字机前,逼迫自己写出几页来。于是,毕业后他一直按教授的叮嘱要求自己,这让他文思绝不枯竭,每天非打出五页至十页不可。除了每年的圣诞节、国庆节、生日,其他的日子他都在写作。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坐在桌前写作。

  他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时,穷得连电话费都缴不起,被电话公司掐线。

  后来这本书被双日书局接受,预付酬金不过2500美元。不料精装本出版后销量极好,而后来仅平装本版权就售了40万美元。斯蒂芬说:“我突然了解我不必再靠工作为生了。”

  17年后,他成为全美国收入最高的作家。他的名字成为商标,替美国连通旅行社等企业做广告,做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而所造成的影响更有利于他的私人企业,这个企业由他的律师打理,一年收入就达一亿美元。

  32岁时,斯蒂芬已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富翁。他可以过上舒心的日子,甚至因为不喜欢听家乡电台的迪斯科乐曲,便干脆把电台买下来,随心所欲地播放他爱听的摇摆舞曲。

  近年,出版商与斯蒂芬所订的合同上每部小说稿酬是800万至1000万美元,而这些书尚在他脑袋中。

  斯蒂芬·金成功秘笈:勤奋。建立在才华之上的勤奋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

  台湾《皇冠》出版人平鑫涛

  台湾著名出版人平鑫涛大学毕业后,在台湾一家公营事业机构担任小小的公务员。公务员虽然生活安定,生活却很清苦,每月除了伙食费,吃一碗牛肉汤都很奢侈。

  为了改善生活,他和三位同样清苦的同学商量怎样赚钱。面对台湾的“文化沙漠”,他们决定翻译出版一本小说,预计销3000本就可以保本获利,接下来良性循环,说不定就此立下基业呢。

  那时《蝴蝶梦》的作者莫里哀正好有本新书出版,别的书局已打出广告,于是他们就立即付出行动,翻译、校稿……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便抢先将《丽秋表妹》出版,出版后反应良好,两个星期便销售一空。原本以为可以乘胜追击,却得到一个坏消息:卖的钱要半年后才能收回来。这下根本没有余钱再版,只好歇业。而这期间借款投资的500美金成了欠债,因为到最后发书的钱也没能收回。

  第一次出师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其他几位合伙人不再和平鑫涛瞎起哄,各自回归本位,剩下平鑫涛成了孤家寡人。

  但冷静下来的平鑫涛却从这次实战经验中看出了出版业在台湾有很好的发展市场。于是没多久,他便又集合了几个朋友决定办本文艺杂志。

  《皇冠》的创刊号就这样出炉了。

  出版后却没有预期的顺利。那时平先生在下班后或星期天,常自己骑一辆自行车一家家亲自送书,书店老板对这本新出的杂志没什么兴趣,总放在不起眼的地方,甚至干脆垫底。这样,隔月平先生再去送书时,只得把没销出的过期杂志收回来。结算结果,全台北竟然只销出56本,灾情严重,而第二、三期销出后,也毫无起色。

  眼看大势已去,新组的班子再度解散,又剩下了平鑫涛一人负债苦撑。

  这时按常理,平鑫涛最该做的事就是激流勇退,以免这本只赔不赚的杂志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债务,可他却不甘心,怕错失了这个机会以后再没有可能翻身。于是,他孤身一人熬了下去,并下决心一定要熬出头来。

  在苦撑了七年之后,《皇冠》仍然奄奄一息,而所负债务也愈积愈多。这时,平鑫涛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决定要大胆求变一次,将一百多页增加一倍,定价也上涨到十元,同时在这本书里一次刊完一本小说,内容云集了当年当红小说作家的成名作。当厚厚的一本《皇冠》出现在书市时,没想到竟然因变得福,很快销售一空。而《皇冠》也自此脱离苦海,成就了平鑫涛一生的大业。

  平鑫涛成功秘笈:在坚持中寻求变化,寻找翻身的可能让他成为著名出版人。

  著名画家陈逸飞

  陈逸飞幼年时家境清苦,其母亲因为娘家家庭负担重,38岁才嫁人。之前陈母做过一段时间的修女,深具艺术修养,弹得一手好听的管风琴,快40岁了,才有的陈逸飞。陈逸飞的艺术修养,几乎完全来自其幼年时母亲的潜移默化。于是,他13岁就跑到城里去拿上海美术专科预科班的报名单了。

  那时,四川路桥下有不少私人画室教画,陈逸飞不想增加家里的负担,就跑到画室外,隔着窗户偷看人家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庭所遭遇的浩劫并没有消磨掉陈逸飞学画的热情,他在绘画上也充满了才气,很快便由预科班直接升入大学部油画班。后来,他听说有个同学到美国自费留学,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立即着手办出国手续。事实上陈逸飞那时在绘画界已小有名气,但他认为学美术如果连名作都没有看过,怎么能成气候呢?于是他怀揣着38美元,带着“出去看名作”的美好梦想前往美国。那时挺难的,钱不够用,只好先辗转去香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靠打零工赚得的钱顺利到了美国。

  他在纽约大学修硕士学位的时候,在纽约博物馆修补名画,打工赚学费。那期间他过着每天上午打6小时工,下午3点后去学画的日子。吃的是涂了点花生酱的白面包,喝的是水管里的自来水,打工的钱都存了下来,便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心无旁骛的专心画画。

  大量的修复名人画作,让他积累了不少绘画经验,也为他赚到了不少钱。在这里工作薪金确实不错,但陈逸飞没有忘记自己是个画家,一年后他向老板正式辞职,尽管老板极力挽留甚至加薪也没能挽留住他。他的理由是,我是个画家,不是补画匠。

  离开了美国,他用积攒的钱买了张到欧洲的飞机票和火车联票,前往西方艺术的发源地,一个多月的时间走了11个国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素材。1983年,陈逸飞便成功地敲开了纽约哈默画廊的大门,成功地举办了个人油画作品展,之后名扬海外。如果陈逸飞没有放弃在纽约博物馆补画的高薪工作,也许他现在还是个补画匠。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当初同陈逸飞一起补画的同行,现在依然在从事着补画的行业,他却成了名扬四海的画家。

  继绘画之后,陈逸飞又把艺术领域扩展到电影领域,他耗资300多万元人民币拍的《海上旧梦》获得一致好评。之后由陈逸飞导演的《鬼恋》也夺得了多项大奖。

  这些陈逸飞觉得还不够,又开拓了广告、装潢、模特经纪等领域。

  陈逸飞成功秘笈:舍得放弃暂时的优越,而去不断尝试新的领域。这让他成为一代画师,而不是永远的补画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名家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