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嘴甜不甜
今天早上,我起床,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只好打你妈妈的手机。手机是你接的。“你们到哪儿去了啊?”我问。
“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你在那头喊,“我们正在去徐老师家的路上。”
晚餐前,我到厨房的柜子拿酒杯,你也过来,伸手往同一个柜子里摸。“你要什么?”我问你。你没答,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转身走了。愈是当你们大了,有了主见,或进入青春期,愈得教你们说话的礼貌。
譬如你今天早上,对我说话,不是就不够礼貌吗?
当我问你在哪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在去上中文课的路上”?相反的,你用了一句责难的话——“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
孩子!你大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总以责难语气咄咄逼人的。
想想,如果天气冷,你穿少了,妈妈对你吼:“你想冻死啊?”是不是在感觉上远不如她对你温柔地讲:“今天天冷,多穿一点!”
想想,如果你在教室里开窗子,有同学对你喊:“你不冷吗?你不冷,我们冷!”是不是远不如她对你关心地说:“别开窗子吧!回头着凉了。”
“多穿一点”和“别开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好比你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对你说话的方法,不是很简单、很明确,感觉上比你用责难的“问句”好多了吗?
相对的,有许多直接而简单的句子,你又应该改为问句,才显得婉转。
譬如你问:“对不起,我是不是能离开一下?”是不是比你直接讲“我有事,要离开”感觉有礼貌得多?
再谈谈你晚餐前拿碗那件事。你知道中国人常用“颐指气使”形容人没礼貌吗?“颐指”的意思是用半边脸指挥;“气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语气使唤人。西方世界也一样,当你指挥别人,却只有动作,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最没礼貌的。
举例来说,你去餐馆,茶杯空了,你最好对侍者说:“是不是麻烦您,帮我续杯?”或者一边指杯子,一边简单地问他:“我是不是可以?”除非那侍者距你很远,你叫他,会吵到别人,你绝不能只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说话,你也一定要看着他,露出笑容。
至于你去银行或邮局那些柜台外面有玻璃的地方办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引起对方注意,而必须开口说话。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须伴随着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
好!现在回头想想,我要纠正你什么?晚餐前,你把手横过我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开口问:“爹地,能不能请您把碗递给我?”就算你自己拿了,当我问你要什么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开口说“我拿碗”,而不是在我面前晃一晃?
最后,让我告诉你两件有意思的事——
我念研究生的时候,有个在餐厅打工的同学曾经偷偷说:“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颐指气使,我就在他的菜里吐口水。”
还有一个在领事馆做事的朋友说:“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他只要敲,我就装做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烦,给他刁难。”
无可否认,这两个人做事的态度都很不对。但是你能不知道、不警惕吗?
没礼貌,除了显示自己没教养,还可能吃暗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