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的样本
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我遇见一位中国小留学生。他留着时髦但不流气的发型,穿着CUCC1的休闲上装,不时举起尼康相机,以非常娴熟的动作测光、对焦。虽然初次从加州到纽约玩,却对美术馆有了很深的认识,原因是在来之前,他已经阅读了有关的书籍。虽然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但是他开着一辆时髦的丰田跑车,他说买日本车的目的是省油,因为高三那年,他平均每周要赶9个家教。谈话中,我知道他马上就要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念书,便好奇地问他如何能申请到柏克莱。他先谦虚地告诉我在加州的居民比较容易申请,又说他高中拿了4。2,接着解释4代表A的成绩,多出来的0。2,是因为在高中选了大学的课程获得的加分。
我又问他高中参加了什么课外活动,因为常春藤联盟这类名校,如果没有好的课外活动记录,学业成绩再高,也不能保证录取。他回答我,参加了辩论队,代表学校出席许多学术竞赛,编了一年校刊,还是曲棍球的中锋。
我要向他致敬。我尤其佩服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父母都不在身边,来自台湾的小留学生。我真正好奇的,是他怎么有时间,在学业及课外活动上,有如此卓越的成绩?
在台湾,我常看到应该是同样收入的家庭,却过着完全不同水平的生活。一种人节俭持家,连张擦过嘴的卫生纸都舍不得扔,要再拿去擦桌子;一种人则看来有些浪费,东西过时,立刻换新。依照过去的理论,当然是前面那户俭朴的人家,能够有较佳的生活。但事实却是后者不仅生活品质好得多,经济也显然比前者强。据我观察的结果,是因为后者不但在生活上有现代的观念,在理财上也有较新的方法。渐渐地,这两种家庭走入了不同的社会层次。
回到正题,从那个年轻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以环境激发潜力,将时间作最有效分配,以一种积极态度投入社会,而不是被动走向社会的青年形象。他以服饰、车子满足了年轻人的虚荣,以做家教来付每月500多块的分期付款及保险费,又以车子载着自己参加活动、担任家教,争取了许多时间,且能够掌握每一分钟,在学业上有最佳的成绩,并用他的成绩,征得信任而获得家教,不正是以促进消费来刺激生产吗?
过去,我一直使用大部分中国父母的方法,推着孩子向前走,现在突然对这样的方式产生了怀疑——是否该让子女到相当的年龄时,就自己计划未来,父母只担任参谋的角色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