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须都选“最高峰”
说到读书,很多人都持这个观点:读书当读经典。在他们看来,只有读经典,特别是读第一手的原著,才能最好地吸取营养,才能让自己达到相应的高度。至于普通读物,因为“营养不够”,则无须在它们身上浪费时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读遍经典,让自己成为“大师”级人物,当然是很美好的想法。可想法归想法,却有多少人能直奔经典而去,读个精光,啃个透彻,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自己在文化上的“修炼”?我看,如愿做到这一点的,都是天赋颇高的学问家;更多的人,如果叫他直奔经典,只读原著,可能不需要多少天,他就得了“晕书症”,看到书就想吐了。
那怎么办?这些读不进经典的人,是否就注定没文化、一辈子不要读书了?我看未必。
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读书并不全是为了做学问。这世上,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做学问,特别是不需要人人都去做学问。那么,对于职业并非学者的芸芸众生,有什么必要业余读个书都得定位在“最高峰”,弄不好反而让人对书望而却步。如果这些被大学问家们津津乐道的经典都能为每个人所亲近,我看它们也成不了什么“经典”,更大的可能是一本中档普及读物。绝顶高手往往是寂寞的,高深的经典,如果变得“曲高和寡”,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经典,本来就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你们几个专家把它啃透就行了。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要想享受阅读的乐趣,我看还是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兴趣爱好、工作需要等因素,不妨以讲究实际、追求实惠的心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只要你觉得快乐,就是有用。有人提出“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的态度大可超脱些,对于不干这个专业的,没必要弄个“高标准”,把人从书籍面前吓退,连这么一点乐趣都给赶跑了。
只有让阅读口味和品位多样化,才能让更多的人产生亲近书籍的冲动,才能让更多的人萌发著书立说的兴趣,才能繁荣图书市场。否则,每个人都只盯着最顶尖的那几本“经典”,其他图书岂不是没了生存空间?世间只剩下那几部经典,文化市场不是太萧条?文化繁荣又从何谈起?这可真不是好事。事实上,普通图书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尤其是对水平不高的读者来说,“经典”也许让他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倒是通过阅读一本普通图书,可能收获一些新知。即便是作者水平比自己还有所不如的图书,有时间的话也不妨看看,了解一下别人,对于提高自己、认识周边还是有用的。在我看过的许多图书当中,相当一部分读后觉得不怎么样,但我并不后悔为此浪费时间,因为它们至少让我知道了“原来有人还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并由此学会了在必要的时候适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读书好比登山,也应量力而行。谁不知道最高峰有最开阔的视野,有最独特的风景?虽然心向往之,但也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条件有所不及。要是一个人的时间、体力、装备等因素不允许他攀登最高峰,那他是不是就不登山了?真正会生活的人才不这样做呢。对我的家乡赣州人来说,如果条件不允许,去不了市域最高峰齐云山,那就降低标准,到城郊的杨仙岭走走吧,也可能收获快乐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都选择最高峰,根据现实条件选择相应的山峰,你会发现,这里也有赏心悦目的风景。登山如此,读书如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