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让自由主宰一切
他是世界上著名的囚犯,身陷囹圄27年;他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新南非的缔造者。纳尔逊·曼德拉,一个终生为自由而战的斗士。现实有多残酷,梦想就有多珍贵。是的,当我们想到这个名字:纳尔逊,曼德拉,也许会对这句话体会更深。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在南非东南沿海一个名叫姆维佐的小村庄。他是腾布王朝非长子家族的一员,曾祖父、父亲都担任过部落酋长。曼德拉9岁时,父亲逝世。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不仅教他学会了领导层的规则,甚至属意让他担任王朝的继任者。
自由的重量
曼德拉是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深受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1940年,他因为多次组织反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活动被福特哈尔大学勒令退学。回到家乡,曼德拉不满意摄政王为自己安排好的婚姻,决定逃婚。
一代自由斗士开始了自己人生第一次重大的反抗和逃亡。曼德拉和他的一个表兄弟躲在最贫穷的“黑人居住区”,环境恶劣,饱受歧视和压迫,他自己不名一文,孤苦无依,甚至因为携带了父亲的枪支被罚款。迫于无奈,他的表兄弟带他找到了当时唯一可能帮助他们的黑人一沃尔特·西苏鲁,一名商人、社会活动家。商人的精明和耐心,让西苏鲁发现了曼德拉与生俱来的领导才华,不仅为他提供了房子和一份律师的工作,还介绍曼德拉认识了自己的表妹伊芙琳,梅斯。梅斯后来成了曼德拉的第一任妻子。那段时间,曼德拉先是通过函授获得了南非大学新闻学的学士学位,又开始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学习法律。当然,对于伟大的自由事业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1944年,西苏鲁把曼德拉带进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让他不断累积的怒火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年轻的南非斗士那个时候还只是初出茅庐,没有成熟的思想,没有独立的见解,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但是片段化的感性体悟让他的荷尔蒙爆发,激发了他推翻不平等制度的决心。1948年,南非的白人通过投票选举让国民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实为种族隔离却被当局美其名曰“友好的邻居”的政策大行其道。同年,曼德拉当选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开始积极投身政治,成为令当局头疼的人物。1950年,他当选为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他获得了正式的职业律师资质,和他的律师事务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以非暴力为原则,通过不经准许进入“禁区”、使用“白人专用”的公共设施、进行各类罢工等方式,要求黑人的平等权利,获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1956年12月5日,曼德拉和其他155名运动领袖被逮捕,并被当局指控犯有足以判处死刑的“叛国罪”。他获得了保释,但持续13年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伊芙琳·梅斯和三个孩子走出了他的生活。
1957年,曼德拉在公交车站邂逅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温妮,他们两人疯狂地坠入了爱河。那时的曼德拉还身负叛国罪的指控,拖到1959年才得以审理。由于政府无法掌握他和非国大有任何暴力革命的图谋,无奈只得于1961年3月29日宣布曼德拉和他的同事们无罪开释。无疑,对此判决曼德拉是十分愉悦的,但事情远不值得乐观,非暴力的原则正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变得岌岌可危。
由于政府在处理非国大的行动时日益频繁地诉诸暴力,尤为臭名昭著的是1960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向正在进行“反通行证法”示威游行的5000名抗议示威者射击,导致69人死亡,180人受伤。曼德拉开始坚信,非国大除了采取武装斗争已经别无选择,于是创建了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并任总司令。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为了筹集枪支和金钱,他秘密到非洲各地和英国寻求支持。
1962年,曼德拉在德班的时候参加了一次聚会,一名美国情报局工作人员把他的行踪泄露给了南非警方。曼德拉被逮捕。1962年11月7日,他被指控犯有非法离境和鼓动罢工罪,从此与自由相别。那一年,曼德拉44岁。
涅檠重生
1963年,南非当局袭击非国大在里沃尼奥农庄的总部,搜到他们计划在南非发动游击战争的文件。这让曼德拉和其他非国大高层领导面临着更为严厉的指控。在法庭上,曼德拉用振聋发聩的演讲为全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进程吹响了号角,他说:“我梦想建立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我希望人们能够和谐共处,希望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曼德拉和他的伙伴们相信自己必死无疑,谁料峰回路转,叛国罪虽成立,但他们只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接下来的18年里,曼德拉被监禁在南非刑事系统最完备、惩罚手段最残酷的罗本岛监狱。罗本岛是一座坐落在南大西洋的椭圆形小岛,从1961年到1991年,这里关押过3000多名黑人政治活动家。初次登上小岛,曼德拉还觉得那里像是一处度假胜地,但当他看到看守把尿撒在囚犯的头上时,立马刹住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浪漫猜想。他囚居的牢房不足4。5平方米且潮湿不堪,只有一盏简陋昏暗的电灯、3条薄得透明的毯子和一张聊以睡觉的席子。他们除了要在岛上做苦工还要忍受看守的凌辱。在日复一日的采石过程中,强烈的日光反射烧伤了曼德拉的泪腺,从此他不再有流泪的能力。曼德拉坦然、乐观地面对这一切,为了远大的理想,他每天坚持在狭小的牢房里跑步15分钟,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还和狱友们在放风时打打球。
从入狱的第一天起,曼德拉就开始了斗争。斗争改善了他和囚犯们的待遇,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但苦难远不止如此,他的妻子温妮被政府禁止离开约翰内斯堡,禁止出席任何会议,还被解除了儿童福利会的工作,更因为散发非国大的宣传册而被安全部单独拘禁了一年半。曼德拉的母亲在饥寒交迫中去世,大儿子马迪巴·桑贝基勒在车祸中丧生。但这些并没有击垮曼德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和沃尔特·西苏鲁一起组织了狱中政治学习小组。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此时的南非,黑人青年一代要求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已到了关键时刻,并且逐步受到国际的关注和支持。
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的市长在伦敦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的自由。至此,曼德拉“全球总统”的称号开始令世界叹服。
1985年,当时的南非总统博萨以曼德拉和他的同事们“无条件”放弃暴力为条件,提出可以恢复他们的自由。曼德拉通过女儿对这个提议表示了拒绝,但谈判的可能终究在乌云密布的南非天空露出一丝缝隙。1987年,曼德拉与时任司法部部长的柯比·科特西进行了48次秘密会晤,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会晤的结果是积极的。1988年曼德拉被转移到靠近开普敦的维克多·佛斯特监狱,他有了一幢带游泳池的小别墅,还能自行安排自己的作息。
国内前赴后继、广泛而持久的反抗,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南非在1990年解除种族隔离,实现民族和解。曼德拉们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曼德拉的自由也来临了。1990年2月11日,新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解除了对这位自由斗士的监禁。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可以站在牢门外接受全世界迎接英雄的欢呼。当日,曼德拉前往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著名的“出狱演说”:“我一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真正自由的社会……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舍弃我自己……”
1994年5月9日,带着无数人的希望和同道们的重托,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中,曼德拉众望所归地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平民国父
在宣誓就任南非总统之后的几个月里,曼德拉和民族团结政府开始起草一个解决黑人长期被剥夺公民权的问题和吸引新的海外投资的国家重建发展规划。曼德拉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努力抚平这个国家3个世纪的种族冲突创伤。在他的内阁里不仅有非国大成员,还有长期以来与其有嫌隙的因卡塔自由党以及国民党的代表入阁。他还主持了与右翼保守党的政治磋商。同时,内阁一名部长也与新法西斯主义的非洲人抵抗运动进行了对话。由此,曼德拉成功赢得了南非选民中部分保守势力的信任。至此,有人评价:”即使曼德拉在退休前再无作为,作为一个博得政治敌人钦佩的、备受尊荣的白发元勋,他在南非的历史上仍将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
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岁生日那天,53岁的莫桑比克前总统马歇尔的遗孀格拉萨成为他的第三任新娘。
1999年,曼德拉完成了5年任期,搬出比勒陀利亚的总统府。“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曼德拉对过往的殊荣并不留恋,然而与生俱来的忧国忧民,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自由斗士无法享受真正意义上的退休生活。
退休伊始,曼德拉就凭借稳固如初的号召力成立慈善基金会,旨在改善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条件和抗击艾滋病。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他更是以宣传艾滋病防治工作为己任,主办抗艾滋病主题“46664慈善音乐会”,举办以监狱生活为主题的个人画展,以“斑斓”的铁窗生涯画为主题进军服装设计界。这位可爱的“国父”凭借着无双的知名度和威望,不断地为曼德拉基金会筹措善款。2008年,90岁高龄的曼德拉微笑着面对记者的镜头,依然希望:“南非有许多富人,他们可以与尚未摆脱贫困的不幸者分享财富。”
2013年12月5日深夜,纳尔逊·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岁。他该休息了,安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