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做你的眼睛
“画面上出现一片火红的鲜花,鲜花绿树映衬下蔚蓝的大海,这是我国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私人订制的总部就坐落在这里……”优美的语言配上富于感情的声音,吸引着现场的人们。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导游在对景点进行解说,其实不然,是一个名叫杜诚诚的残疾姑娘在“盲人电影院”里为盲人观众“讲”电影《私人定制》。电影是用来看的,难道还可以“讲”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可以“讲”,而且精彩程度绝不亚于用眼睛看,杜诚诚就有这本事。
杜诚诚是武汉人,从小患有神经纤维瘤,虽然多方求医,不但难以治愈,还越来越严重。2006年,杜诚诚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并被评为学校“首届十佳青年。”正当她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一场大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大二时,她第三次手术失败,导致右腿病变,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只能依靠拐杖和轮椅生活。因为诸多不便,大学是读不成了,她只得退学回家。
对于杜诚诚来说,人生就像画家给她看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刚看到画的一角,画家却残忍地把画毁了,伤痛、失望在所难免。但顽强的杜诚诚在经历了漫长的悲伤和痛苦之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开始探索新的人生之路。恰巧,青山区蒋家墩社区需要人手,2007年7月,杜诚诚通过招考,成了一名残疾人协理员。
在社区里,虽然腿有残疾,但杜诚诚坚持认真做好每件事。在为残疾人服务的过程中,杜诚诚接触了很多盲人,她为他们看不到这美好的世界伤心落泪。2010年,武汉市残联在青山区开办“盲人电影院”,当杜诚诚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她惊奇地发现,原来可以通过“讲”的方式让盲人“看”上电影。那天放的是《人在囧途》,志愿者生动精彩地讲解,让盲人们开怀大笑。杜诚诚深受感动,萌发了要为盲人“讲”电影的冲动。
真正让杜诚诚下决心“讲”电影,是有一次她在跟王大爷交流时,王大爷告诉她,自己是先天失明,70年来从来不知道电影是个什么样子,要是这辈子能够“看”上一场电影,死也瞑目了。王大爷的话给了杜诚诚极大的震动,2010年10月,杜诚诚所在的蒋家墩社区也开设了“盲人电影院”,她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当电影讲解员。
杜诚诚“讲”的第一部电影,是她自己最喜欢的《山楂树之恋》。如何才能让盲人也能身临其境呢?杜诚诚非常紧张。为此,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正值国庆假期,杜诚诚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7天足不出户。她先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反反复复看了10遍,然后写了1万多字的讲解稿。为了让讲解词更易被盲人理解,杜诚诚把自己的讲解录了音,闭着眼睛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改,有时半夜脑海里浮现出电影画面,想起合适的词,她会立马爬起来记在本子上。
经过精心的准备,杜诚诚终于开“讲”了。“静秋不敢相信那就是老二,他瘦多了,显得眉毛特别长特别浓……”,在电影院里,杜诚诚手持话筒,一边看着电影画面,一边动情地解说着,还不时侧目观察观众的反映。随着她的解说,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伏,电影结束,不少盲人观众为剧中人物的遭遇伤心落泪。杜诚诚特别留意王大爷。在接近两个小时里,他靠着椅背静静地听,听到关键处就前倾上身,听到有趣的对白就哈哈大笑,快乐得像一个孩子。
这之后,反复地看电影,不断地写解说稿,成了杜诚诚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她抽时间读了很多中外文学名著。为更准确把握盲人的真实感受,她经常用眼罩把眼睛蒙上,亲身体验盲人生活的艰难。因为用心,她的讲解受到越来越多盲人的欢迎,说听她的讲解就像是用眼睛在看一样。
从2010年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杜诚诚共为盲人“讲”了100多场电影,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解说词,有超过5000多盲人观众。电影的内容涉及也很广泛,励志、创业、喜剧、战争、亲情等等无所不包,她为盲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独特的窗口。
谈到未来的打算,27岁的杜诚诚说:“虽然有时感到很苦很累,但当我想到70年不知道的电影是什么样子的盲人‘看’上了电影,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将光明传递给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我愿意用我的声音做他们的眼睛,将爱和梦想传递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