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最大化的韦小宝
《鹿鼎记》里的主人公韦小宝,是金庸小说男主角里最另类的一个,也是最接地气的一个。他身上有无数缺点,如贪财好色、假话连篇;也有不少优点,如讲义气、花钱大方。小说中,韦小宝对康熙自称“对皇上忠、对朋友义、对母亲孝、对妻子爱”,惹得康熙哈哈大笑,说:“你这家伙居然也忠孝节义事事俱全。”咱们这一回讲讲经济学里的效用最大化概念,以及韦爵爷是怎么利用该概念,逐步高升,最终坐到“一等鹿鼎公”的显赫位置的。
何为“效用”?效用就是指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顾名思义,效用最大化,就是消费者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韦小宝的顾客,只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好朋友康熙皇帝。韦小宝曾问过自己:“我凭了什么本事加官晋爵?”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最大的本事,便是拍马屁,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其实,韦小宝过于贬低自己,韦爵爷可不仅仅只会吹牛拍马,他非常擅长一箭双雕之计,应用此计,多次一举两得,既得到皇上的欢心,又给自己带来利益,获得双赢。
云南沐王府吴立身、敖彪、刘一舟等人,入宫行刺皇帝,顺便陷害吴三桂,不慎失手被抓。韦小宝原本答应沐王府入宫救人,用这项功劳抵消徐天川失手打死白寒松之责。正在韦小宝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之际,康熙传来密旨,让他私放刺客获得信任,由此查出幕后真相。
这真是一件从天而降的一箭双雕的好事。韦小宝放走吴立身等人后,沐王府对天地会消除了敌意;康熙印证了自己先前的猜测。韦小宝自己“刀切豆腐两面光”,得到康熙的嘉奖,得到师父的表扬,得到方怡的许诺,得到武林的声望,好事全占齐了。
这件事不是孤例,韦小宝杀吴之荣,也能体现韦小宝的一箭双雕之计。
吴之荣发家于《明史辑略》文字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受他陷害而被殺头、流放的浙江士子,多达数百人,这些人的亲属,终年不见天日,躲在庄家大院,闭门不出。韦小宝最宠爱的丫鬟双儿,就是庄家所赠。
吴之荣官至扬州知府后,查获了顾炎武、黄宗羲等大儒诗文中的把柄,以此邀功,向韦小宝卖好。韦小宝原本就存了为民除害的念头,正好双儿央求自己,干脆一箭双雕,好事做到底,把吴之荣押送到庄家大院,交给受害者家属处理。这件事让双儿感动至深,更加死心塌地地跟随韦小宝。
除此之外,韦小宝奉旨去长白山祭天的时候,顺手剿灭了神龙教;收复台湾以后,力主留台不迁,收受上百万两白银的“请命费”,台湾老百姓还觉得韦大人是个好官;结拜噶尔丹、桑结,不仅保住自己的小命,而且替康熙除去吴三桂的两路友军;帮着苏菲娅公主政变夺权,不仅从阶下囚变成座上宾,官封沙俄的“远东伯爵”,而且在接下来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签署过程中,占了主动……
韦小宝的种种举动,带来的往往不只是一项收益,而是两项,甚至是多项,他非常会利用一件事情达到多方满意的结果,由此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其诀窍,或者说方法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
一件商品,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换句话说,同样的价格,消费者认为某件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达到了最高值,此时就是效用最大化。对于康熙来说,人才是他的商品,手下的那些名臣名将,如索额图、明珠、施琅、张勇之流,效用都是单一的,不如韦小宝那么多元。可能在具体某一方面,韦小宝无法和索额图等人相比,但论起“综合成绩”,韦小宝比他们强多了。这就是康熙一路提拔韦小宝的原因。康亲王等人鼠目寸光,只觉得“少年天子爱的是少年大臣”,有些人甚至认为,韦小宝不过是一介弄臣、一个小丑,拉出去都有辱国体。事实上,韦小宝帮着康熙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居功至伟。所以,韦小宝退隐后,康熙才会三番五次地寻找他,换成其他人,是不可能的。
回到经济学里。挑选一件自己认为效用最大化的商品,其实并不容易,所谓的“货比三家”,就是一个挑选效用最大化商品的方式:买一件衣服,既要美观好看,又要便宜实用;买一件电器,既要物美价廉,又要售后服务全面。
消费者在收入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并不可耻,这才是精明的消费者。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自己花费的每一分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实现最大总效用。这是我们理财、消费的一项技能,此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效用最大,我们的收益也最高。
韦小宝在花钱方面一掷千金、有钱任性,是炫耀性消费;在做人方面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效用最大化。如果我们没有韦小宝的物质基础,那还是理性消费,多加比较,做一个冷静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