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大学生都难找工作
当前我们国家,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那么在其他国家,大学毕业生是否也需要把很多时间和金钱花在找工作上呢?这些国家的应届生就业情况怎么样?日本:大三刚开学,就为公司笔试做准备
在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终生雇佣制,对于日本大学生而言,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像一场战斗。
日本年轻人流行染发。当你看见没有染发的年轻人穿着西装,拿着黑色公文包的话,那他十有八九正在找工作。日本的理发店将找工作男生的标准发型称为“上班族”型,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能够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
找工作的年轻人一年四季的打扮几乎没有变化:炎热的夏天,也需要穿西装、戴领带;在寒冷的冬天,女生们也会穿上透明丝袜和西装套裙穿梭于公司间。一般来说,西装要穿深颜色的,如藏蓝、深灰等,但绝对不能穿纯黑色的。在日本,纯黑色的西装只能在婚礼和葬礼上穿着。由于需求旺盛,日本各大商场每到就职旺季,总要推出就职服装专柜。一套西装,价格便宜的也需要1。5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6元人民币)左右。一般的学生至少需要两套西装,另外还需要与西装相配的领带、衬衫、皮鞋和公文包,所以花五六万日元找工作是很普通的。日本的大公司都聚集在东京,因此在外地念书的大学生还要解决住宿问题,花费更大。
日本的外资企业往往最先召开招聘说明会,每年10月左右在其公司网页上公布信息。与求职网不同,公司网页上有时会要求求职者写一些规定字数的作文。只有通过了“书面审查”这关,才有资格参加笔试。一些国际著名企业的笔试难度相当大,考试科目有日语、数学、逻辑、英语等等,考试形式基本上是选择题。为了准备笔试,很多大学生刚上三年级就购买相关书籍“闭门练功”。
通过了笔试才算真正有机会和用人单位接触。一般用人单位的面试至少三次以上,面试五六次不足为奇。据厚生劳动省统计,2005年,日本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就职率为77。4%,其中男性就职率高达78。9%,女性为75。5%;而短期大学的就职率则较低,仅为50%。
韩国:毕业前忙着学英语、考资格证
韩国的大学生就业率比较低。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统计,四年制大学毕业生中,已经就业的人数仅占56。4%。
为顺利找到工作,许多大学生都会参加各种培训。就业网站JobKorea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2%的大学生接受过就业培训,人均费用达到164万韩元(100韩元约合0。83元人民币)。最热门的培训项目是英语会话,此外,还有各类国家等级证书、电脑操作培训等。很多学生认为:“如果不接受培训,就会落后于其他准备就业的学生。”
韩国就业综合网站“JOBLINK”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从申请到成功就业,求职者平均应聘26。3次,超过40次的也达29。2%,面试超过10次以上的达23。1%。成功就业的人认为,企业最看重的是打工或实习等工作经验,此外,外语能力、是否精心准备面试、大学的专业和成绩也很重要。
印度:名校生摆摊卖箱包
根据印度媒体2004年公布的一项数据,印度每年约有23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目前在印度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依然是个近乎奢侈的梦想,大多数人的首份工作工资还不到8000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有许多人会选择去参加政府公务员考试,尽管通过率不到0。5%,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也有学生在毕业后半年的时间里依然找不到工作。印度媒体在2006年2月1日的一篇报道中说,一位从印度名牌学府德里大学毕业的艺术专业学生,竟然在路边摆摊卖起了箱包。在被问到如果他有机会见到德里大学校长时想说些什么时,这位名为达亚尔的摊主表示,会告诉校长,希望学校在安排课程时要和实际工作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争取不会再有更多的达亚尔在大学门前摆摊卖包,尽管学校手里有一个叫‘学士学位’的东西”。
欧洲:大学毕业生属于“高级求职者”
就业在欧洲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近3年,欧洲的失业率都在8%以上,一些国家失业率甚至超过了10%。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
在法国,国家对毕业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福利上。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都会到当地的“国家就业中心”和“国家失业保险中心”登记。
记者在法国布列塔尼省的国家就业中心看到,公务员把求职者分成两类:一类为高级人才,指学历较高有工作经验的人。另一类是一般人才,没学历或者学历较低的求职者。
对于大学毕业生,只要有文凭,不管有没有工作经验,在就业中心一注册,档案就被归入“高级求职者”。
法国规定,不管你打零工,还是被某单位录用,只要失业前累计工作在910小时(或182天)以上的就有权申请失业保险。没参加过工作的学生,虽然拿不到失业保险,但也有其他福利。比如,你需要到外地面试,得花路费,回来之后你可以拿凭证向“就业中心”申请,之后“失业保险中心”会报销部分或全部数额。
每隔6个月,就业中心顾问就安排没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单独面谈一次,帮助整理一下求职材料,或者提供一些招聘信息。此外,他们还会召集求职者与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座谈,请专家详细讲解一下最近国家又有哪些新的培训或辅助找工作的项目出台,这个待遇“高级求职者”才有。
如果有人学的是印刷,感觉不好找工作,想改成电力,这时候就可以跟就业中心提出,看有没有电力方面的培训。如果申请这类培训,就业中心会安排到指定地点学习。培训费有的由该中心出,有的由地区政府或部门出。
寻找招聘信息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英国的人力资源系统非常发达,各种招聘中介机构不仅数量多,服务也尽善尽美。
很多大型招聘机构都设有专门的应届和新近毕业生部门,专门为在校生或者刚刚毕业一两年的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也有很多大型招聘公司是专门为毕业生设立的,如英国著名的怪兽网站和前景招聘公司。大学生在这些公司的网站上不仅可以查询成千上万招聘信息,还可以设立自己的网络档案和简历。这样,如果雇主在网站上看到适合职位空缺的人选,也可以主动和他们进行联系。
这些公司不仅提供招聘信息,还发行与找工作相关的杂志,请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或开设网上论坛,为大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从别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通常情况下,政府不会组织任何招聘会,而是由各大招聘公司组织大型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英国各大主要城市,每年至少举行3~4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有的公司还为从远道赶来的学生报销车费。
除这些招聘公司外,大学生还可以从自己就读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获得信息。有时,一些大型的企业和机构也到校园里进行招聘,通常都是进行一个主题演讲,然后鼓励学生报名申请。另外,行业协会也是找工作的上好途径之一。通过这些协会找工作,通常成功率比较高。
美国:成熟的就业市场系统
美国就业市场已经发展成一个非常成熟的系统。对号入座是非常恰当的比喻。每个行业不同的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就业市场模式。拿薪水最高的投资银行来说,他们大多在美国的常青藤学校录取学生,而且大部分限定在工商管理专业或者金融、经济专业方向的学生。另外,研究生毕业的会计,大概平均年薪在3万到5万美金不等。常青藤学校的商学院毕业生年薪在10万到15万不等。
尽管如此,大学生想找份称心的工作也并不容易。由于学生就业率直接关系到高校声誉和各项综合排名,因此每到择业季节,美国高校总是调动各种关系,十分卖力地帮学生找工作。
美国大学帮助学生就业大概有三种途径。一种是通过长时间积累的与专业有关的相关公司的关系网。美国大学的就业服务由每个系或者学院分别负责,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职业介绍中心。不同学院长期积累了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司数据,供本学院学生参考。
另一种非常关键的途径就是美国学校的校友网。美国大学对自己的校友资源严格保密,不与其他学校分享。美国人很重视校友关系,已经毕业的校友总会想方设法帮学弟学妹联系到他们感兴趣的公司,也会应学校邀请,回校园传授找工作的经验。他们还会帮助小校友申请自己所在公司的职位,比如修改简历,告诉他们近期公司需要什么方向的人,如何才能吸引招聘者注意等等。有了这些内部消息,求职者就会比其他人更具竞争力。
学校也有自己的招聘网站。在该网站上,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简历,由学校帮忙把信息传到相应的公司。学校传递的信息通常比较可靠,公司乐于接受,并直接同适合的学生建立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