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英语曾经烂到家了
“新东方”学校的创办者、被誉为“出国梦的制造者”和“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的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向广大新生发表了长篇演讲《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他诚恳地鼓励大家说:”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农村,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是他儿时就有的梦想,他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俞敏洪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最大。老人身体瘦小,经历坎坷,跟其他农村女性最大的不同是,她一心想跳出那片狭窄贫瘠的土地,并为之努力苦干。她曾经在扫盲班拼命学习,硬是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变成了周围最有文化的女性之一,现在她动辄就能给儿子写上一篇“万言书”。她当过生产队长,独立办过家庭工厂,有了钱之后想方设法给乡亲们修路办学校,鼓励子女们做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俞敏洪自幼就明白。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志向,通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他内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决心要比母亲飞翔得更远,甚至走遍世界。
但挫折和坎坷不因一个1人梦想的远大、渴望的强烈而减少变小,反而似乎有意在考验所有的有志者。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6岁的俞敏洪参加了当年的考试,却因英语成绩的5分之差遭遇落榜。他边劳动,边攻读,第二次参加高考,英语成绩虽然提高不少,但录取分数线更高了,他再次落榜,内心万分失落。在他打算放弃时,他的母亲再一次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她想尽一切办法,四处找熟人,终于给儿子找到一个曾带出过北大学生的老师,让儿子跟着他复读。由于这位老师工作繁忙,正在哺乳期的妻子身子又弱,俞敏洪的母亲自告奋勇当了他们孩子的奶娘,还不收他们一分钱工资。这位老师十分感激,辅导俞敏洪时更加用心。俞敏洪抱着必胜的决心刻苦用功,曾经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从早到晚疯狂地背了6篇英语文章。他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真的笨,只是功夫没有下到家。在高考补习班里,他还用最执著的方法,将英语老师精心总结出的300道考题,利用20多天背了个滚瓜烂熟,学习英语的感觉越来越好了。经过几次考试,他的英语成绩竟由班级倒数第一飙升为正数第一,在班级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学到80岁,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北大是俞敏洪心中的一个圣地,1980年高考,他的总分成绩超过北大录取分数线7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地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当他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他兴奋得像疯了一样。他的母亲在村里置办了一次空前绝后的盛大酒席,宴请、答谢全村的亲戚、朋友和老师。
进入北大西语系以后,俞敏洪才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其实真的很差。全班只有3个从农村来的学生,作为其中一个,他不但家乡口音重,而且不会听也不会说英语,只会背语法和单词。入学不久,他就从A班调到C班——“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降格成了公认的英语“庸才”。老师奚落他说:“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什么也听不懂了”连后来成为“新东方”副校长的徐小平也曾这样调侃他“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俞敏洪为何说自己在这里是苦苦挣扎了5年。但俞敏洪岂是容易服输的人?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经过奋斗就放弃,甘愿被人瞧不起。他知耻后勇,做了当时最大胆的一件事,果断地摆脱北大现行的教育模式,自己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杜绝一切交往应酬,抱着录音机钻到北大的树林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听狂背,疯狂得眼睛都发绿了。这样疯狂地自我折磨了两个半月后,他终于也会听会说英文了。
让俞敏洪想不到的是,北大的精英太多了,尽管他几乎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二结束时,他的成绩依然排在班上最后几名。他异常郁闷,大三那年竞生病住院。他的母亲一接到消息,立刻从江阴老家赶到北京照顾儿子。母亲的劝慰让他倍感温暖,他也渐渐想明白了,“我知道我在成绩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别人5年干成的事情,他可以干10年,只要不放弃,总有干成的那一天,“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80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他终于拥有了良好的心态,决心做一只幸福快乐的蜗牛,朝着金字塔尖一直爬行,不会轻易放弃。成功创办“新东方”后,俞敏洪仍然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我一瓦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生命留下令自己感动的痕迹。”
一些人登陆北美大陆,某个人开始占地为王
1980年后期,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俞敏洪回忆说:“仿佛一夜之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但此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再加上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不入最优秀行列,结果苦苦挣扎3年,千金散尽,出国留学的梦想不由枯萎凋谢。于是他想到了创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们,然后在一间10平方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开始了他越走越不平凡的“新东方”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充满艰辛。俞敏洪经常骑着自行车,一个人背着浆糊桶,满大街张贴招生广告。数九寒天,桶里的浆糊经常结成冰。冷得实在受不了,他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喝上一口,继续张贴广告。顽强经营,不懈爬行,这只理想比壳大的蜗牛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新东方”异军突起。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嫉妒。1992年初春的一天,“新东方”的一个广告员在张贴广告时竞被人捅了3刀。读书人俞敏洪既无社会经验,又无靠山后台,他苦思冥想,想出一个笨得不能再笨的办法,连续几天到派出所观察进进出出的人,最后选定一位民警,向对方诉说了“新东方”的情况,请求对方的保护。民警答应帮忙,还介绍他认识了派出所所长。俞敏洪大受感动,在一家豪华酒店宴请他们。不善应酬的俞敏洪只是一个劲儿的劝酒,结果将自己喝得当场晕倒在地。所长被他的真诚所感动,第二天主动上门,推心置腹地说:“小俞呀,不要说你还是搞教育的,就是搞其他的,我也会保护你、支持你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做吧!”
让生命留下一些热泪盈眶的日子
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俞敏洪用了什么“魔法”,竟将那帮比他有出息的海外朋友都一个一个请了回来,矢志不渝地做了他的“黄金搭档”?俞敏洪自己解释说:“任何一个同学办‘新东方’成功都很正常,但我例外,因为我在同学们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而“黄金搭档”们又是怎么说的呢々他们讲了一个叫人感动和钦佩的故事:在北大,俞敏洪保持了一个从小就养成的习惯: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干就是整整4年,所以他们宿舍从来没有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他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并把这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有时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有人认为他干了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这等于白干,但俞敏洪从来不这么认为。果然,当他邀请大学同学“海归”加盟“新东方“时,大家都很信任他,慷慨相助。“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带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国,共同干新东方吧。”这个理由让俞敏洪也深感意外。
有人问及“新东方”的精神是什么々俞敏洪动情地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挠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他给“新东方”撰写的校训是:“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他希望大家能够从他的创业经历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而且能够“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茫中读出方向。”从而让生命为自己留下一些热泪盈眶的日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