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挨个排查自己的人生了吗?
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人问:“一样小东西掉在了草丛中,寻找到它的最简便最快捷的方法是什么’”有个少年回答:“在草丛牛挨个儿排查。”此便是问话者所要的正确省案。当今有一位青年,就是采用“挨个儿排查”的方法,取得了人生巨大成功。1980年,他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路桥乡一个普通农户。他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好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初一未念完,便满怀伤心与遗憾地辍学了。
农忙他下地干农活,农闲时他走街串乡做点小买卖。父母以及乡邻们的“现身说法”,让他意识到像这样在土里刨食根本不会有出路。他要出去闯荡。
他先是到上海,然后又辗转北京,当时他的想法就是要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名小工,他采取“逐一排查”的方式找工作。他乘着公汽,一见工地就下车,在~工地终于遇到了“贵人”,他的一位馆陶老乡,“文化底子实在太薄”的他才在北京得以落下脚来。
他17岁时,曾在上海码头扛过大包,这做做小工,就是一个再轻松不过的活儿了。别人一个劲地叫苦,他却认为只要自己身体吃得消也算不了什么。
吃苦他不怕,可出来打工是为了挣钱,他发现那些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其工资是他们这种干粗重活儿的两倍多或好几倍。这就让他动了心。
一天,他见有人在楼顶上安装一根“天线杆”,他很好奇。人们告诉他,那不是天线杆,是避雷针。接着那些安装避雷针的人又去位于电路安装。他觉得这种只需动动手动动腿又“很技术”的事儿自己可以做。从此他的心中也就燃起了电光一般的火花。
他想学电路安装了,他的办法就是“看”。有时电工中午赶活儿,他也不回家吃午饭,戴上一个安全帽就跟着别人“看”。当然,那些递材料等他能帮得上手的事儿他总是抢着做,于是电工们也乐于让他“看”。
虽说他饿了许多顿肚子,可他果然就“看”出了一些门道,当然也少不了电工的指点。没太多日子,什么火线、地线、零线、总闸、电门啦,以及电路安装一般原理,他已初步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不能再等待了,要让心中电光般的火花来尽快照亮自己的人生。
到了年底,电工都回家过年去了,作为有心人坚守在工地的他终于获取了“闪烁一下”的机会。有一项工程需要一名电工,领导让他上了。在通过短短的两三天实践后,他就可以独立操作了。工资也一下子比原来高出两倍多。
虽说自己能作电路安装了,可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一厢电”,是“半拉子”,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一次,他的“拙”果然就露出来了。
那是公司在给人盖工厂,盖工厂对电工的要求要更高。他在次安装时,有一项指标就是控制不好。无奈之下他只好去请教带班组长,结果组长上来只稍微进行了换位处理,便达到了规定效果。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绝不能再像眼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在知识结构上要立即进行‘排查’、补火。”于是,他向组长借来了电工进修专业教材,工休或晚上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
“挨个儿排查”,发现缺什么猛补什么,这样,在知识结构上就没有漏洞。1999年,19岁的他成功地考取了行业认证的高级电工证书。
也就是在这年冬天,他生命中一次更大的转机来临了。一家安装公司承接了一项弱电工程,他去的时候,公司老板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原来另一个组在安装塔楼的配电柜时出了故障。更为糟糕的是,这组中没有电工能找到解决办法,而且他们害怕赔偿,竟脚底下擦油——溜了。
他们能走,可公司不能走,这个故障不解决,接下来的安装就无法进行。一时间项目部经理竟急得吃不下饭。
他在那儿转了一圈,对经理说:“让我试试吧!”经理很想这时有个人站出来能解决问题,可他不想是他。因为还有好多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电工都只站在一旁不吭声。人家不吭声也是没有办法啊!“那么死马当作活马医吧!”经理在心中想,也就点了点头。
在得到经理的同意后,他便连轴转地工作起来。他的办法还是那一套,即“挨个儿排查”。他从源头开始,经过在露天中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辛苦而细致的工作后,他终于顺藤摸瓜找到了故障的症结所在。
这件事让他在经理心目中的位置_一下陡升。不久,这位经理交给了他一个“大活儿”,由他负责,组织一个30多人的“大班子”。
班子是搭起来了,工作也做起来了,但他明白要干得好,仅有眼下这点“能量”还不够,自己还得充电,于是他又走进了夜大学习班。
几年下来,他又逐一考取了建筑业的项目经理证、工长证、工程师等证书。不久他就成为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首席电工,全权负责电气安装。直到此时,他人生的“电气”也就开始发出耀眼的光芒。
更让人震撼的是,曾以电影《蝴蝶的尖叫》、《因水之名》等影片而出名的导演江小鱼在奥运会刚刚结束时就找到了他,让他作为主演加盟拍摄一部名为《暴雨将至》的电影大片。
他,就是谭双剑。
《暴雨将至》正是以“鸟巢”的杰出建设者——谭双剑的奋斗历程为故事原型。就是说他要在这部大片中以主演的身份演绎“真正属于自己的励志大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