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风
門风,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有些人好像没有这种意识,以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跟家里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别说一个大人了,就是一个孩子,您从他的一言一行,都能看出他的家庭是什么风气。所以,老北京人往往从孩子的言谈举止,看他父母的教养,看他家里有没有规矩,看他是什么家风。
老北京人是非常重视门风的。从前,自己的孩子跟什么人一起玩儿,首先看他的家风怎么样。这个孩子的家风好,父母知书达理,懂老规矩,当长辈的才能放心大胆地让自己的子女跟这种家风的孩子交往。否则,断然不敢。谁都怕不好的家风,浸淫孩子的心灵。
好的门风,来自家里立的一些老规矩。这些老规矩,即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也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气质的培养。
过去,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上,都要撰写并且雕刻楹联。这类楹联有些就是治家格言。常见的有:“诗书寄素业,水石澹幽居。”“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积善人家,必有馀庆。”“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忠厚承天德,诗书启后昆。”“持家尊古训,教子有义方。”“五云蟠吉地,三瑞映华门。”“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总集福荫,备致嘉祥。”“门庭清且吉,家道泰而昌。”“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等等。
家门,如同一个家庭的窗口。您从这些楹联,就能咂摸出一个家庭的门风如何。
当然,家里的长辈也要把一些规矩写下来,告诫或警示后代,比如古代的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家训》,近代的傅雷《家书》,等等。
北京的老根儿人家,有一种现象:一个家庭五个孩子,或七个孩子,只要有一个是大学生,毫无疑问,其他孩子几乎都是,而且一个赛着一个有出息。这个家庭,爷爷有学问,爸爸肯定也不会是白丁,到孙子辈儿照样有出息。相反,也如是。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跟老话儿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以及现在人所说的“富二代”和“红二代”并不是一回事儿,而完全取决于门风,得益于家里的老规矩。笔者采访过京城的朱家(朱家家)、吴家(吴祖光家)、黄家(黄宗江家)、王家(王世襄家)、钱家(钱学森家)等等,无一不是这种情况。
家业有兴衰,门风无曲直。一个家族的门风是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树立起来的。好的门风,往往也会影响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老北京人对门风的重视,远远胜过金钱。金钱,有花完的时候,而门风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