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上司:我用100块钱搞定70后下属
在我未创业之前在一家公司呆了整整五年,这是一家80后管理着70后的公司。我们老板是一个80后,在社会上打拼过几年后用自己攒的经验、社会关系和父母资助的资金开了这家公司。70后基层职员从来不服80后的意见、管理与压制,因为这两代人都是一个性格,就是傲,通常训骂都当成调味品,左耳进右耳出,当时点头过后摇头,一旦搞火了还顶撞。
我们的小老板是一个标准的“80后”狂民,喜欢只看业务成绩,而很少考虑与70后同事谈话的语气,和倾听70后解释单子没有完成时的原因和感受。
这样不可避免的就引起了80后上司与我们70后下属之间不协调的事情,有的同事借口跑业务,不天天来公司上班。这些零零散散的不和也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和发展。
公司存在着隐患。精明的小老板也发现了这点。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悄悄地参加了一个管理培训班和心理学研究生班。
有一天,我们小老板说要讲一个故事,通知所有人到场,不得缺席,否则这个月奖金全部收回。如果人能全到齐,每人奖励100元。其实只有100块,虽然不多也是一个鼓励政策,不干活还有故事听也没损失。
于是我们都到齐了。故事也开始了。其实很简单。原来有一次我们的80后小老板上MBA的时候跟教授谈起了这个苦恼。教授给了他一个案例。
大体意思就是一个80后的部门经理小K喜欢单枪匹马做业务,谈单子很少考虑同事的感受。后来公司进行了人员调动,这一下让他一筹莫展起来。部门8个人,全部是“70后”,最小的一个也比自己大4岁。他在新办公室里再也不能狂放不羁,每次大声说话都会招来异样的目光。
经验和资历都输人一截,难道真的是“拔苗助长”?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的一个细节让他有了想法。一个美国客户来本地考察时,顺道来公司坐了一会。当时公司为了照顾好客户,专门去星巴克买了咖啡和甜品。却没想到几个美国人动都没有动咖啡,只吃了一点甜品。随团的翻译告诉他,客户喜欢喝现磨的咖啡,大多是边喝边谈。小K决定去采购一台咖啡机放在办公室里。
咖啡机放在办公室的茶水间里,很少有人去碰。小K主动磨了第一杯,褐色的咖啡豆,每一颗都很饱满,磨好后香气四溢。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坐不住了,不大的茶水间,顿时挤满了人。
做一杯咖啡大概需要15分钟,就是这15分钟,成了小K和员工交流的最好机会。在茶水间的交流总让人没有顾忌,大家有问题了都喜欢去坐坐。还有员工在咖啡机旁贴上了便条“比星巴克好喝”。咖啡机带来了部门里的人情味。小K认为,不管是“80后”、“90后”,都希望受重视和得到关爱。现在他所在部门的客户已经遍布美日韩,成为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教授的案例给了我们小老板很大的启发。有什么事一起解决,别动不动就发火,要推心置腹地了解对方,才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事之后,大家都彼此理解了,70后与80后在公司的对立少了很多!
之后,我们这个80后老板专门开辟了2个单间,一个是客户接待室兼咖啡间,一个就是吸烟室。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个小上司的人情味。除了在讨论业务语气上改变了很多,业务奖金公平发放外,他还时常请大家搓一顿街边气氛轻松而又生活味十足的大排档或者送生日礼物、或者在抽烟间里分发几包烟,在吞云吐雾中调侃和交流。这些花费财务那里都是按照100元标准来登记,属于小老板自己掏腰包给我们的小福利。这些拉近与下属感情的做法,也让我们与80后上司之间的关系好了很多。
我们的80后上司,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干劲十足。公司发展得也越来越好。
我们公司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是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实收拢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力,给求职者以机会等等,这才是收拢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