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一场博弈
我们公司在一栋普通的写字楼里,挤电梯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不知是谁起的头,下楼时有的人会按向上的箭头而不是向下的箭头。这样一来,按向上箭头的人就有机会提前挤进电梯。正常按下电梯的人常常就只能眼看着电梯从自己的楼层经过却因为满员而不停留。于是,长此以往,反着按电梯成了惯例。如果大家都遵守规则,电梯的调度程序其实是可以把所有人等待的平均时间降到最低的。但是如果有人打破规则,尽管大家都会吃亏,破坏规则的人却是吃亏最少的,而遵守规则的人则会加倍受到“惩罚”。
这样的情况跟博弈论里常提到的“囚徒困境”几乎一模一样: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并向双方提供以下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监5年。一个简单的选择最终变成了两个人相互猜忌的博弈。
很多情况下,素质也是一场博弈。让我们假设在某处同样有一栋写字楼,同样电梯非常拥挤,但是这里的人们还比较天真,大家都遵守规则,群体利益得到了最大化。我把这样的思想境界叫做第一层。
突然有一天,某个比较机灵的人想出了反按电梯的办法,于是他每天都可以第一时间下楼,效仿他的人越来越多。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他们无非是做了他们所认知的环境内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我把这样的思想境界叫做第二层。
之后出于某种原因,所有人突然意识到前面提到的“反按电梯”的各种危害,以及遵守规矩的各种好处。于是,所有人都发现如果大家一起遵守规则,反而相比之前的做法,每个人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于是大家又回到最开始的状态。我把这样的思想境界叫做第三层。
第一层境界不可能维持长久的状态。然而,第二层境界也并没有聪明到哪里去,尽管每个人都做了他们的视野里最有利的选择,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大家都吃到了亏。第三层境界则是最高明的选择。虽然和第一层境界的做法相同,但是原因却完全不同。它是在对问题有了最全面的认识后,做出的长远来看对所有人都最有利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在《理想国》里的一句话:“德性即智慧。罪恶即无知”。当我们遇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如果我们发现解决一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时,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还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认识问题的层次越高、看得越全面,我们对于美德的认同就越多。反之。越是无知的人,越是缺少美德。有时甚至很残忍。小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大到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一例外的都是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缺乏足够的同理心。
现在的社会太浮躁,谁都不愿意当那个吃亏的人。只有当我们跳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更充分全面地看待事物,才能有大智若愚的勇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