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职业教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了战败国。而英国一直是德国的商品进口国,即使在战后也是。由于德国的战败,因此英国的商务部要求凡是从德国进口的商品都要印上“德国制造”的字样,英国商务部的本意是对德国进行侮辱性的惩罚。战后德国政府也知道这样的规定是出于一种侮辱,可是德国是战败国,而且出口对于恢复德国经济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德国政府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的规定。
但是让英国政府没有想到的,几年后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在市场上都卖得特别好,甚至出现了只要有德国货,英国人就选德国货,而不去买国货的情况。很快又过了十几年,“德国制造”不仅仅在英国具有很大知名度,在世界上也成了质量过硬的代名词。
还听到过一个有关德国公路质量的小故事,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许多路段没有速度的限制,驾驶员可以以每小时近250公里的速度行进。德国人介绍,高速公路路面铺装的水泥,平均厚度达到了70厘米,可以起降飞机和行驶坦克。德国人从来没有听说哪个路段出现下陷或塌方事故。就是现在德国境内的公路好多还是希特勒时代建造的,质量依然很好。
“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德国人的清廉观念,在德国各种路桥施工很少发生腐败案件。如果发生这种事,会被全国的报纸猛烈批评,成为一桩丑闻,而且当事的官员通常都会被刑事处罚或引咎辞职。德国人的这种清廉观念是怎么来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得归功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就从德国的青年来说,只有3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而且在大学时期一般要淘汰近三成。因此德国学生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于上大学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直接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有志于技工等工作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
这部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进校后,要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合同是德国学生同政府签订的合同,这份合同是这些技校学生给政府的承诺,保证遵守职业道德,而德国政府则尽力为这些毕业生提供工作的机会。和国家签订合同,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
第一份合同是学校和学生签的,有效期只是三年,而这第二份合同则是学生同国家签的,终身有效。但是并不是签了这份合同就会高枕无忧,国家也会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后,根据这个人的工作情况,看是否有违反职业道德,看是否取消这份合同。如果工作优秀,没有违犯职业道德,则会在续签的合同中说明,如果有违犯也会在合同中说明,如果严重,则会取消这份合同。
在德国要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和国家签订的这份合同是必不可少的,而良好的合同记录则是升职、加薪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德国每一个工人都很重视这份同国家签订的合同。
也许这份同国家签订的合同才是“德国制造”能够扬名世界的真正原因。
页:
[1]